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概述中国四至点的大致位置。同学们,你能在这幅中国地图上找到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的位置吗?请用彩色笔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学生: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五带的划分依据。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划分的。南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范围称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温带和南温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寒带和南寒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五带划分依据的知识。

教师:那么从纬度位置来看,我们国家处于哪个或哪些温度带呢?

学生回答预设: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属于寒带的地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理解纬度位置与温度带划分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优势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明中国纬度位置的优势。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纬度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纬度位置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一下,选择国土面积与我国大致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作为对照,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国家在气候上有什么差异吗?

学生回答预设:巴西处于热带,终年炎热;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较高,气温比较低,特别是冬天,应该是非常寒冷。它们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教师:与动辄就零下50摄氏度,眉毛胡子都要结冰的俄罗斯相比,我们的祖国显得可爱多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区域地理位置的优势。

教师:(小结)难怪革命志士方志敏也曾说:“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设计意图:用伟人的话总结纬度位置优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局部,描述中国的海陆位置

教师:再次审视我们的祖国,当我们再次放大我们观察的空间尺度,回到整个世界的范围,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你能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面临哪个大洋么?

学生回答预设:中国位于亚洲,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教师:(小结)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大洲大洋的知识,掌握在世界地图上读出区域所处海陆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教师: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如何评价这样的海陆位置?还用比较的方法,我们从周围的邻居中找两个来比较一下。蒙古,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日本,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与之相比,中国的海陆位置都有哪些优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并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势。

学生回答预设:蒙古四面被陆地包围,只有陆上交通通道,没有海上运输的可能性,因此贸易、文化等都比较闭塞。日本四面临海,与陆地国家的联系较为不便,加上面积狭小,更加限制了它的经济发展。

教师:(小结)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属于沿海国家,既可以进行陆上贸易,又可以发展海上贸易。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

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5.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下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6.让学生找出书中介绍的我国的民族政策,并在结束时让全体同学起立齐声合唱歌曲《爱我中华》,让课程在严肃而快乐的歌声中结束。

教学过程:

(教师在讲课前,播放欢快的民乐《百鸟朝凤》)

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初一时就学习过了关于民族的内容,现在,让我们来共

同回忆一下: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民族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一民族的居

民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文化(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等)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

准和依据。

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判断一下,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 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

? 日本居民有众多民族组成,大和民族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 练习2:填充

美国有2.78亿人口。( )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亚洲黑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各国移民

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趋于一致,形成统一的( )民族。 练习3: 比较练习

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告诉大家:我国的民族构成与日本和美国有什么不同?

(通过练习,让学生形成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而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15-17页,回答

? 我国共有( )个民族,其中( )族人口最多。

? 什么叫少数民族?我国共有( )个少数民族,其中( )族人口最多。 思考:为什么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呢? ? 请观察以下数据,相信你能得出正确答案

我国各民族人口数量表

民族 人数(万人) 104,汉族 248 畲族 壮族 1,549 傈僳族 满族 982 仡佬族 回族 860 拉祜族 苗族 740 东乡族 维吾尔族 721 水族 彝族 657 佤族 土家族 570 纳西族 蒙古族 481 羌族 藏族 459 土族 布依族 255 锡伯族 侗族 251 仫佬族 瑶族 213 柯尔克孜族 朝鲜族 192 达斡尔族 白族 159 景颇族 哈尼族 125 撒拉族 哈萨克族 111 布朗族 黎族 111 毛南族 傣族 102 塔吉克族

人数(万民族 人) 63 57 44 41 37 35 35 29 20 19 17 16 14 12 12 8.8 8.2 7.2 3.4 民族 人数(万人) 普米族 阿昌族 怒族 鄂温克族 京族 基诺族 乌兹别克族 德昂族 俄罗斯族 保安族 裕固族 鄂伦春族 门巴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赫哲族 高山族 珞巴族 2.9 2.7 2.7 2.6 1.9 1.8 1.5 1.5 1.4 1.2 1.2 0.7 0.7 0.6 0.6 0.4 0.3 0.2

讲述:文化(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等)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37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