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 (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6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写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水)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结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17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 静清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
18
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感悟到写作方法,还进行了感情的朗读和想象仿写,从而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下一课时里再接再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抄写描写水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3、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背诵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谁来说一说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是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19
导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奇秀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4、练习朗读。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总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