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同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文科期中考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1.2017年10月1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联合宣布发现“双中子星引力波事件及电磁对应体”,这是人类第一次同时探测到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证实了双中于星并合事件是宇宙中大部分超重元素(金、银)的起源。从哲学角度看,这一发现证明了 ①天地自然在本质上都是客观实在的 ②不可知论者是不存在的
③人的思维与客观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超重元素(金、银等)为世界的本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错误,不可知论者仍然是客观存在的。④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题目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联合宣布发现“双中子星引力波事件及电磁对应体”,人类第一次同时探测到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这说明了天地自然在本质上都是客观实在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可知的,即人的思维与客观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
点睛: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区 别 意义 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 1 -
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联系 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2.2.2017世界人文大会于8 月6日在比利时列日拉开帷幕。与会专家极大地刺激了不同领域之间前所未有的广泛合作。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自然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影响更趋明显,而自然 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探索,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烛照。这说明 ①英特网的发展巩固了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基础性作用 ②哲学借助科技发展为自然科学探索研究提供具体方法 ③英特网使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④科技进步不会削弱哲学对探索客观规律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④适合题意;②中具体方法说法错误,排除;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3.3.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正确反映了中国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能够决定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实现和完成
- 2 -
③可以指引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 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活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了中国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可以指引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①③项符合题意;实践决定理论,理论不能决定实践,②项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活的灵魂,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4.4.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下图信息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②汲取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③继承了近代唯物主义历史观 ④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下图信息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汲取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在图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 3 -
5.5.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智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上述两个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没有科学依据 ②正确的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原问题 ③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④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荀子和王夫之的观点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都把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②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 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③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④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可靠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体现了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②项观点错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7.7.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承德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55年来,面对极端困难
- 4 -
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获得“地球卫士奖”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过于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③选项错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获得“地球卫士奖”才实现的。题目中,面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这说明了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而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 故①④选项入选。选A。
8.8.“人脑工程”负责人瑞士神经学家马克拉姆称,2023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 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 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否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D. 否认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随着“仿真人脑”的不断的研发,有人认为“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来看,这一观点否定了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9.9.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是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学年福建厦门同安一中高二下文科期中考政治试题 解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