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野出发来把握文化现代性,同样充满了强烈的善感性,使用的同样也是狭隘的视角——从而使得他们对交往理性的足迹和现存形式视而不见。阿道尔诺晚期哲学的结构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否定辩证法》与《美学理论》相互支持,相互指涉,前者阐明的是非同一性的悖论概念,后者揭示的则是先锋派艺术作品中所隐藏的模仿内涵。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20世纪40年代初所面对的问题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可以肯定,他们当时所依据的理论以及他们的意识形态批判方法都失去了意义,因为生产力再也无法释放出破坏的力量;因为危机和阶级冲突没有导致革命意识,也没有带来统一的意识,带来的反倒是一些零散的意识;最后,也因为资产阶级理想已经萎缩,至少具备了可以躲避内在批判攻击的形式。另一方面,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当时也没有努力对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修正,因为对资产阶级理想的真实性内涵的怀疑,似乎使意识形态批判自身的标准成了问题。 针对第二个因素,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举措是很成问题的。他们和历史主义一样,沉弱于对理性的任意怀疑之中,而没有去思考怀疑自身的理由。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或许就可以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坚实的规范基础,他们也就不会由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崩溃而受到干扰。当时在所有德国人眼里,资产阶级文化都在走向崩溃。 事实上,意识形态批判在某个意义上是在延续对本体论思想的非辩证启蒙。它仍然采用纯粹主义的看法,以为发生与效果之间隐藏着需要驱除的邪魔,以便摆脱一切经验内涵的理论能够在它自己的组成要素中活动。总体化批判并未放弃这一遗产。因为,“终极揭露”的意图恰恰显示出了一种纯粹主义的企图:通过“终极揭露”,以为可以一举揭开遮蔽权力与理性混同的面纱——这和本体论的企图是相似的:本体论试图彻底区分存在与表象。但是,如果说,在研究者的交往共同体当中,发现的语境和论证的语境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同样,权力与理性这两个领域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至我们必须通过程序(通过中介化的思想)不断重新把它们区分开来。在论证过程中,如果在论证的交往前提下只有更好的论证能够发挥没有强制的强制,那么,批判与理论、解释与论证也就始终相互制约。但他们知道,或可能知道,这种理想也只是迫不得已,因为信念是在中介中形成和保持下来的,这种中介并不“纯粹”,也没有像柏拉图的理式一样脱离现象世界。只有承认了这一点的话语,才能消除神话思维的魔力,而又不会让保存在神话当中的语义学内涵失去意义。

【注释】

1 K. Heinrich,《论难以说不》(Versuch über die Schwierigkeit Nein zu sagen),Frankfurt am Main,1964。

2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10;并请参阅我为该书新版撰写的后记,Frankfurt am Main,1985。

3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61。 4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96f. 。 5 “这必定是人类最古老的经验:通过牺牲这种方式与神之间的象征性交往是很不实际的事情。尽管通行的非理性主义很时兴,但它极力宣扬的祭祀的表现作用,是与人的牺牲的神圣作用分不开的:即通过将命中注定的牺牲者奉为神圣,像祭司那样把死亡合理化,从而进行欺诈”。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66。 6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60。 7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71。 8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70。 9 M.Weber,《学术作为志业》(Wissenschaft als Beruf),载其:《科学论集》(Ges ammelte Aufs·tze zur Wissenschaftslehre),Tübingen,1968,604。 10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39。

11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142。 12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141。 13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156。

14 Habermas,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Frankfurt am Main,1981, 15 T. W. Adorno,《全集》(Gesammelte Schriften),第一卷,Frankfurt am Main, 1973,345ff. 。 16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292。 17 Helmut Dubiel,《科学组织与政治经验》(Wissenschaftsorganisation und politi sche Erfahrung),Frankfurt am Main,1978,第一部分。 18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5。 19 请特别参阅Max Horkheimer,《工具理性批判》(Zur Kritik der instrumentellen Vernunft),(1947),Frankfurt am Main,1967。

20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55。 21 和他的新保守主义传人一样,尼采也把自己打扮成“反社会学家”,请参阅H. Baier, “社会:死去上帝的悠长阴影”(Die Gesellschaft-ein langer Schatten des toten Gottes),载:《尼采研究》(Nietzsche-Studien),第10/11卷,Berlin,1982,6ff。 22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59。 23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143。 24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122。 25 P. Putz,《尼采与批判理论》(Nietzsche im Lichte der Kritischen Theorie),载:《尼采研究》(Nietzsche-Studien),Berlin,1974,175ff. 。 26 Nietzsche,《全集》,第5卷,322。 27 同上。 28 同上。

29 J. Habermas,《后记》(Nachwort),载:F. Nietzsche,《认识论著作集》(Erke nntnistheoretische Schriften),Frankfurt am Main,1968,237ff. 。 30 G. Deleuze,《尼采与哲学》(Nietzsche und die Philosophie),München,1976 ,38ff. 。 31 Nietzsche,第5卷,402。 32 Nietzsche,第5卷,158。 33 Nietzsche,第5卷,15。 34 Nietzsche,第5卷,346f. 。 35 Nietzsche,第5卷,271。

36 在把对待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命题所采取的肯定立场或否定立场还原为对命令式的意志表达所采取的肯定立场或否定立场过程中,趣味判断发挥着调节功能。当尼采用命题真实性概念对我们语法当中所固有的世界概念进行修正的时候,趣味判断的这种调节功能也就表现了出来:“是什么迫使我们承认在‘对’和‘错’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承认表象具有不同的层面,似乎表象有相对明快的阴影和相对阴暗的阴影,并具有一种总体性——不同的价值,难道还不足以把画家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什么和我们多少有些关系的世界不能是一种虚构呢?要是有人问:‘虚构有没有始作俑者?’我们可就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为什么?这个‘属于’难道不也是一种虚构吗?对待主语难道不能像对待谓语和宾语一样采取反讽的立场吗?哲学家难道就不能超越对语法的依赖吗?”(Nietzsche,第5卷,53f. )。 37 G. Deleuze,同上,114ff. 。 38 Nietzsche,第5卷,261。 39 Nietzsche,第5卷,366。

40 我在这里感兴趣的是论证的结构。尼采通过追溯一种源始神话形态而坚持揭露者和批判

者的立场,当然,前提是他要用意识形态批判的自我关涉来摧毁掉意识形态批判。《道德的谱系》中的意识形态内涵则是另外一回事,这里涉及到的是尼采与现代观念的斗争,对于这场斗争,有教养而又蔑视民主的人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请参阅:R. Maurer,《尼采与批判理论》(Nietzsche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G. Rohrmoser,《尼采的道德批判》(Nietzsches Kritik der Moral),载:《尼采研究》(Nietzsches Studien) ,Berlin,1982,34ff. 和328ff. 。 41 H. Fink—Eitel,《福科的权力分析》(Michel Foucaults Analyse der Mache),载:F. A. Kittler(Hg. ),《精神在精神科学中的缺席》(Austreibung des Geistes a us den Geisteswissenschaften),Paderborn,1980,38ff;A. Honneth,Hans Joas,《社会行为与人的本性》(Soziales Handeln und menschliche Natur),Frankfurt am Main,1980,123ff. 。 42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36。 43 Dialektik der Aufkl·rung,Amsterdam,1947,57。 44 H. Schn?delbach,《论历史启蒙》(?ber historische Aufkl?rung),载:《哲学杂志》(Allgemeine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hie),1979,17ff. 。 45 请参阅我的《交往行为理论》(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两卷本, Frankfurt am Main,198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3)在线全文阅读。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17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