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优化党员队伍来源分布结构”工作
自查报告
如何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特别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们对全镇当前党员队伍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阶段党员队伍来源分布结构的基本情况
(一)年龄偏大。全镇3050名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 1542名,占50.6%;35岁以下312名,仅占10.2%。
(二)文化偏低。全镇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1052名,占34.5%。
(三)女性偏少。全镇妇女党员仅有442名,占14.5%。 (四)发展不平衡。全镇23个党委(总支)、1个直属支部,来自村级的党员2164名,占71%;来自非公制经济单位的党员103名,仅占3.4%。
二、近年来党员队伍来源分布结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有些党组织对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理解入党自愿的原则,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年龄、文化、性别等标准上把关不严,缺乏长远考虑。
(二)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源头”不足。一些非公企业党
组织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发展,对党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使不少群众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
(三)发展女党员受社会文化环境的限制。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农村经济和生活方式仍有“重男轻女”等封建残余观念,直接影响着妇女入党的社会环境。
(四)基层组织认识有误区。不排除有个别村党组织书记怕青年人入党后威胁到自己的位子,因此对发展青年人入党不积极、不主动,存在排挤思想,青年人入党的愿望受到挫伤。
三、优化党员队伍来源分布结构的对策和措施
(一) 把握关键,抓好党组织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关键是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养党员提高到夯实党在农村中的执政基础的认识上来。镇党委要制定规划,对60岁以上党员占比例超过50%和35岁以下党员占比例低于10%的村、企业,要大力帮扶,定点支持,引导其严把党员发展标准。镇组织办要定期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 突出重点,把各类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党员发展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在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问题。二是重点从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弱化、带头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重点从非党村组干部、后备干部、退伍军人和农村妇女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村党组织班子
后继乏人问题。四是重点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努力把业务骨干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为管理层人员。突出培养和发展党员重点,把懂经营、会管理、有文化、有头脑、有上进心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三) 拓宽渠道,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一是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除了上述四方面重点入群外还要特别重视从文化知识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干部、有一技之长或懂经营管理的外出经商返乡人员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二是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的形式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进步。把设岗定责工作向入党积极分子延伸,促其早日成熟。三是加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管理。要建立培养档案,实行跟踪管理,进行对各方面条件成熟的确定为发展对象。
(四)优化党员组织设置,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和号召力。
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包括党小组)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上,促进党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把优秀分子团结和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加大“推优”工作力度,支持和指导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使“推优”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平台。
四、下一步具体工作安排
2012年计划发展新党员42名。其中:生产、教学等一线党员不
少于40名;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不少于30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少于31名;女党员不少于14名。每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至少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展1名新党员;每个流动党支部要发展1名新党员或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努力,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是“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的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出本单位的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指导、有计划地进行。
中共XX镇委员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自查报告2doc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