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
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有如……(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
6
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这说明——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多、数不胜数、应有尽有
师:难怪,在本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为什么?
被烧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灭)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学生齐读第五段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
7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中。(课件出示:1860年……)
声音特别大的读。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圆明园
8
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教师感性总结: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
四、作业布置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9
五、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昔日的辉煌 布局:众星拱月 宏伟的建筑:皇家园林 瑰宝精华 不可估量的 历史文物:博物馆、艺术馆
毁灭: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教学反思:
审核人:董梅英 赵丹 郭莹莹
10
孟利民损失 执笔人:王迷彦王梦梦 于改娟 柴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圆明园的毁灭 公开课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