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戒要解第16课(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也有这种现象。

因此,智慧还是很重要的。当今世界上的很多佛教徒没有智慧,通过自己的一张嘴,违犯了很多小乘戒、菩萨戒、密乘戒。作为佛教徒,一定要在自己的思想认识方面有所提高,否则,对所谓的教法证法根本无法弘扬。

我有时候真的非常感谢上师如意宝,依靠他老人家提供的学习道场,很多人在一生中基本上把佛法的道理弄明白了。不用说在这里闻思十几年的人,甚至只听了几个月佛法的人,与从未学习过佛法的人相比较,也有很大差别。如果没有遇到上师,不一定出家;即使出家,可能也像世间愚昧的人一样,将非佛法认为成佛法,对因果也不懂,内心一片茫然。因此,大家对这些问题应该懂得。

五、为了名闻利养,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自己本无功德却说有而加以褒扬赞叹,对于众人恭敬的其他菩萨,真实或者妄说加以诋毁。

那天上师如意宝说,自己曾经说过很多活佛的过失,现在有点后悔,这样会不会犯菩萨戒或者舍弃大乘菩提心?也有这样的。一般来讲,此处主要的前提是嫉妒心。如果不是以嫉妒心,而是以一种善心,觉得今天赞叹我自己,可能会对大家有一点利益,这样无有过失。

这里讲到的自赞毁他,在下面无著菩萨讲到的恶作罪当中也有,那为什么下面讲是恶作罪,这里却是根本罪呢?主要是从发心来区分的,若发心非常强烈就会犯根本罪,如果无有嫉妒心等而自赞毁他,就成

为恶作罪。

另外,仅仅口头上说小乘不好,心里的烦恼不是很严重的话,属于恶作罪;心里如果真的生起舍弃小乘的念头,就会犯舍小乘的戒。有些学密宗的人有这种毛病,觉得小乘不殊胜,唯有大圆满最殊胜,对别人也如是宣说。《学集论》中说:如果对方属于大乘种性,不犯根本戒;若不是大乘种性,因为你的语言而从小乘退转,则会犯根本戒。

因此,在说话过程中,没必要舍弃其他法。比如你原来是学习格鲁派的,现在学习宁玛巴的大圆满也可以,但没必要舍弃格鲁派的教法;以前你学禅宗或者华严宗的话,也没必要舍弃原来的教派。在座的个别金刚道友认为,学密宗以后,应该将以前所学的显宗像脱衣服般全部舍弃。这是不合理的。当你真正舍弃以前所学的法要时,就已经违犯了菩萨根本戒。

六、为获得名闻利养,自己明明未证悟却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证悟了深法奥义,说上人法妄语来自我炫耀。自己本来未证悟却说已经证悟,并且自己也是在大众面前宣扬,如此便会违犯菩萨戒。

七、以离间语在诸如王族等有权有势的人与修此法的比丘等诸沙门之间搞分裂,使有权者对沙门予以财物治罚,以此为缘,沙门盗取三宝财物向离间者进行贿赂。这里面牵涉的人员比较复杂,有国王、嫉妒者,还有比丘等修行人。这时,若有人盗取了三宝财物,而对相关人员进行贿赂,离间者自己接受或者送给掌权者,此三人或两人若是发心菩萨则全部犯堕罪,否则,离间者自己犯堕罪。

八、抢夺禅修者的受用,给予或令人给予讽诵者,如果接受者也属于那一方并且是发心菩萨,则犯根本堕罪,依靠恶劣的法律等手段使其放弃寂止为主的瑜伽修法。一般来说,僧众执事员、讽诵者与禅修者三者之间,后后的功德远远大于前前。所以此处说,将闭关修行者的食物转送给讽诵者的话,也会犯菩萨根本戒。

这以上是普通人容易就犯的八种罪。

壬四、彼之摄义:

彼彼易犯而安立,然而一切均可造, 名称十八实十四,舍愿行心根本罪。

上述所说的国王五定罪、大臣五定罪、平凡人八定罪,分别是从容易违犯的角度安立的,实际不管国王、大臣、平凡人都会造这些罪业。这些罪业归纳起来,实际上只有十四条,因为国王与大臣的定罪中除邪见以外无有其他差别,大臣单独的堕罪只有一条,所以总共有十四条。舍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会犯根本堕罪。

对国王、大臣与平凡人三种人安立各自的堕罪,其实是从这三种人容易犯的角度安立的,并不意味着这三种人不会犯其他戒条。比如国王会犯大臣或平凡人的堕罪,大臣也会犯平凡人或国王的堕罪,有这种现象。

在这里所有的堕罪名称上虽然有十八种,但国王与大臣的前四条根本罪没有不同,如此算来,实际上只有十四条罪。一般像一地菩萨以上,不可能出现真

正的根本罪,因而只有受了菩萨戒的凡夫与非人夜叉、独行等才会犯。

在这些根本罪的基础上,按照《大密善巧方便经》所说的“善男子,菩萨若以声缘作意而住,则犯菩萨根本重罪”,以前曾经发过菩提心,后来觉得大乘菩萨行非常广大、极其深奥,需要布施自己的头目手足等,在三个阿僧祗劫当中利益众生,最后方能获得佛果,认为这些事情难为难做,从而退失大乘菩提心,只想成办自私自利的阿罗汉果位而发起小乘心,这样便会犯菩萨根本重罪。

以前学院来过两位新加坡的法师,在拜见过上师如意宝以后,也是发了菩提心。回国一两年之后,有一次公开地说:我现在实在没办法阅读大乘经典,还是发我的小乘心。法王如意宝1995年到新加坡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来拜见。

所以,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释迦牟尼佛宣讲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就是为了应机而说法。有些人如果真是小乘根基,最初不发菩提心好一点儿。一旦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后来又舍弃的话,过患非常大。《入菩萨行论》中说:如果舍弃菩提心,会有杀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罪过,因为你已经欺骗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

因此,以前受过菩萨戒的,现在说:我无法做到利益众生,还是发小乘心。或者,本来是修学大乘的,有些南传佛教的上师来了以后:我不发菩提心了,还是去学小乘法门。这是非常可怕的。当然有些人的根基不同,对某个法不一定很适应。在学藏传佛教的过

程中,实在不适应的话也没必要舍弃,你可以同时学其他的宗派,这样不会造成舍法罪。

现在很多人,舍弃以前的法门和上师,这样做非常不值得。因为真正的佛法和上师对你的解脱不会有任何障碍,没必要舍弃。在不舍弃这一法的同时,去学其他法门,佛陀在佛经中也是开许的。大乘发菩提心也是如此,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当中不要舍弃,一旦舍弃,想在其他地方获得解脱也是很困难的。有些人说:我只要学大圆满就可以了,菩萨乘、小乘对我来说没有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话,你在解脱上根本无法得到一点实义,在舍弃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即生中现前佛果恐怕非常困难。大家在闻思过程中,懂得这个道理很重要,不然表面上看有很多人出现这种一取一舍的行为,非常可怕!

根据《大密善巧方便经》的观点,舍弃愿菩提心会成为根本堕罪;依据《宝积经》所说,舍弃行菩提心不奉行善法为根本罪。对这些教证的说法应该记住。

这样一来,前面十八条再加上舍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总共有二十条根本堕罪。前者归纳起来实际是十四条,共有十六条根本堕罪。如果以菩萨的根基次第而分,上述十八种是利根者的戒条。

对中根者以下,《集学论》中宣说了四种罪。此论云:“舍弃菩提心,以无尽贪吝,于乞不布施,不勤令欢喜,于众不安忍,以嗔打有情,烦恼随他转,伪装如法说。”第一条,舍弃菩提心;第二条,以吝啬心对乞丐不作布施,未精勤令其生欢喜心;第三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戒要解第16课(2)在线全文阅读。

三戒要解第16课(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06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