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的具体方案”。
235 [年轻 年青]“年轻”所表达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六十岁比七十岁的人年轻;“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236 [年纪 年龄]“年龄”指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比“年纪”大,它常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而“年纪”则一般只用人。
237 [捏造 伪造 假造]“捏造”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等。“伪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或模仿真的。 238 [宁靖·宁静]相同点:都有安宁的意思。不同点:“宁靖”指地方秩序安定,如“以法治市,市区日夜宁靖”;“宁静”指环境、心理安静,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39 [凝视 注视]“凝视”多指较长时间地全神贯注,精神集中地看着,包括人或物。“注视”运用范围比“凝视”广,多指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人或物的某一点上,它还可用在抽象事物上。
240 [讴歌 歌颂]“讴歌”指赞美。“歌颂”指颂扬功德。 241 [偶尔 偶然]“偶尔”也作“偶而”,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它还有形容词用法。
242 [排击·排挤]相同点:都有排斥的意思。不同点:“排击”指排斥攻击,中性词,如“对待我们队伍中的敌人,我们就是要毫不留情地排击他们”;“排挤”指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贬义,如“打击排挤提意见的同志”。 243 [盘算 打算 计算]“盘算”一般用于事情发生前;“计算”可用于事情发生后,也可用于事情发生前,含有“预先计划”的意思。“打算”多指行动的方法或将办的事加以考虑。
244 [培育 培养 培植]“培育”多用于生物,尤其是幼小生物;也用于人。“培养”多用于人,常指培养人才、崇高思想、优良品德、良好习惯;也用于万物。“培植”多用于植物;也还指权势地位,含贬义。如:培植私人权势。 245 [品位·品味]二者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义不同:“品位”指作品或产品的档次,名词,如“作家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写出高品位的作品”;“品味”指品尝,欣赏,动词,如“这篇散文含义隽永,值得仔细品味”。(年全国高考已考) 246 [品行·品性]二者都与人的品德有关,不同的是:“品行”指有关道德的行为,如“该同志品行端正”;“品性”指品格性质,如“他品性质朴”。 247 [平静·平靖]相同点:都有“使??平”的意思。不同点:“平静”多用于心理活动或自然环境,指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定或动荡,如“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平靖”主要用于社会环境,①用武力镇压叛乱,使趋于安定,动词,如“平靖叛乱”;②社会秩序安定,形容词,如“严打活动过后,社会一时平靖下来”。
248 [破除 解除 废除]“破除”指打破,除掉原来被人特别重视的信仰或蒙蔽人们的不合理的不好的东西。“解除”的对象常是精神压力,思想顾虑或束缚人身心的东西,多是抽象的事物。“废除”对象多是制度、法令、规章等不合理的或无用的东西。 249 [朴直·朴质]相同点:都有纯真朴实的意思。不同点:“朴直”指朴实直率,重在“直”,如“语言朴直”,“文笔朴直”;“朴质”指纯真而没经过修饰的,重在“纯朴”,如“这件工艺品造型朴质”。
250 [栖息·休憩]二者都有休息的意思,不同的是,前者指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后者指休息,多用于人。
251 [期间·其间]“期间”指在某个时期里面,如“春节期间,他走访了许多革命老干部”。“其间”指那中间,其中,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本世纪的一些科研成果,其间有不少
16
属于尖端科学的成分”。
252 [歧义·歧异]相同点:都有分歧的意思。不同点:“歧义”指语言、文字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理解,如“这个句子有歧义”;“歧异”指意见、主张、观点等有分歧、差异,不相同,如“同是一个问题,立场不同,对它的认识就有歧异”。 253 [其他 其余]“其他”另外的,既指人,又指事物;“其余”是剩余的意思。 254 [祈求·乞求]二者都有向别人有所求的意思。不同的是:“祈求”指向神恳求,如“每逢春节,这里的百姓有向神灵祈求降福的习俗”;“乞求”是请求别人给予的意思,如“他乞求有关部门给他一次再就业的机会”。
255 [启用 起用]“起用”多指退职,免职等人员的任用,支配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256 [启事·启示]“启事”是常用文体的一种,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动词,也可作名词。如“从他的发明中,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启示\年春季高考已考) 257 [启用·起用]二者都与“用”有关,但所用的对象不同:“启用”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如“本公司公章自今年月日始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如“为振兴本厂,厂部决定起用一批离退休老工人”。 258 [气魄 气概]“气概”指豪迈态度,如英雄气概,“气魄”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办事魄力。
259 [气候 天气]“气候”指一定地区多年概括的气象情况,它的比喻用法指“动向,情势”。“天气”着重于一定时间内的各种气象变化,多指每天,一句等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变化。
260 [牵扯·牵掣]相同点:都有牵连的意思。不同点:“牵扯”指牵连,有联系,如“这个案子牵扯到三名领导干部”;“牵掣”有两种意思:①指因牵连而受影响或阻碍,如“互相牵掣”;②牵制,如“牵掣敌人的兵力”。
261 [强制 强迫]“强制”用于法律上也用于其他。“强制”的施动者是国家、政府、组织。“强迫”除“强制”用法外,还用于其他方面。“强迫”除组织、集体外,也可以是个人。 262 [墙角·墙脚]“墙角”指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墙脚”指墙跟,比喻基础,如“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263 [切实 确实]“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的,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264 [切记·切忌¨目同点:都用于对人的嘱咐。不同点:“切记”指牢牢地记住,如“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切记切记”;“切忌”指切实避免或防止,如“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切忌把它当作谋私的工具”。
265 [侵略 侵犯]“侵略”指侵入别国掠夺、干涉、奴役人民,手段是武力或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等。对象常是国家、主权、领土等。“侵犯”指侵入别国领域,非法干涉,损害其利益,对象常是权利,自由,领海等。
266 [青年·年轻]二者都是指人的青春时期。“青年”是名词,用作定语时,只能指人或组织,不能指事物,如“青年工人”。“年轻”是形容词,除形容人之外,还可以形容事物,或虽不是年轻人,但具有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如“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 267 [轻率 草率]“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草率”常形容办事的态度。
268 [轻率·草率]二者都有随便之意。“轻率”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如“这种说法太轻率”。“草率”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不能草率从事”。 269 [清冽·清洌]相同点:都表示清。不同点:“清冽”表示清冷,清凉,如“空气清冽”;
17
“清洌”表示清,如“清洌的泉水”。 ,
270 [清静·清净]“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如“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谈谈吧”。“清净”指没有外来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271 [清新·清馨]“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如“空气清新”,“版面清新”。“清馨”即“清香”,如“鲜花盛开,送来阵阵清馨”。
272 [情景 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景象,对象多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情境”指境地,境况,如:欢乐陶醉的情境。
273 [情义·情意·情谊]“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间相互应有的感情,如“他待我很有情义”。“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深厚”。“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如“情谊似海”。
274 [情势·情事]“情势”指事情在一定阶段上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形势,如“见情势不妙,立即收兵”。“情事”即情况、现象,多用于法令文件。
275 [屈就·去就]“屈就”是客套话,书面用语,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如“要是您肯屈就,那太好了”。“去就”指担任或不担任某职务,如“您去就否?”
276 [祛除·驱除]相同点;都表示除去,动词,中性。不同点:除去的对象不同。“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等,如“祛除病魔”;“驱除”指赶走,除掉,主要用于入侵的人等,如“把敌寇驱除出境”。(年全国高考已考)
277 [权利·权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①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②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278 [权术·拳术·权数]“权术”指权谋、手段,多含贬义,如“他在官场闯了多年,耍起权术来真有一套”。“拳术”指徒手的武术,如“他在武林里闯荡了多年,拳术非常高明”。“权数”指应变的机智,书面用语,如“他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有很强的权数”。 279 [劝解·劝诫]相同点:都有劝说的意思。 不同点:“劝解”,①指劝导宽解,如“经过劝解,他终于想通了”;②指劝架,如“幸亏老支书及时赶来劝解,不然,他俩非打破头不可”;“劝诫”指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如“他时时劝诫我,勉励我”。
280 [缺乏 缺少]“缺乏”强调少或没有,消极色彩浓。它可带抽象事物作宾语,如勇气、经验等;又可带集体概念作宾语,如书籍、布匹、人员、弹药等;还可带行为动词作宾语,如:调查,观察。“缺少”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指没有,宾语是具体名词,如教师、用品等。
281 [人世·人事]“人世”即人间,如“人世沧桑”。“人事”,①指人的离别、境遇、存亡等情况;②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情况;③指事理人情,如“孩子太小,不懂人事”;④指人力能做到的事,如“非人事所能为也”;⑤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人事不知”。
282 [认为 以为]“认为”比较郑重,它指对某事物经过分析思考后作出慎重或正面的判断,对象可是重大事物,也可是一般事物。“以为”指作出一般的推断、估计或猜想,对象多是一般事物。
283 [任务 使命]“任务”指一般的工作。“使命”多指政府或历史赋予的重大任务,含有庄重色彩。
284 [溶化 熔化 融化]“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糖溶化在水中。“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如:铁熔化成铁水。“融化”变成水。如:积雪融化了。 285 [融化·熔化·溶化]“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如“他心里的冰终于融化了”。“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如“铁加热至 ‘C以上会熔化成铁水”。
18
“溶化”指固体溶解,如“食盐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 286 [融合·融洽]二者都有相融的意思。“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洽”指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287 [融解·溶解]相同点:二者都有化解的意思。不同点:“融解”指融化,如“山顶上的积雪融解了”;“溶解”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布在一种液体中,如“食盐很快就被溶解了”。 (年全国高考已考)
288 [糅合·揉合]“糅合”即搀合,混合,多指不适宜合在一起的,如“硬强地把大家糅合在了一起”。“揉合”即团弄,多指软质可塑性物质的加工,如“揉合面团”。 289 [软弱 懦弱]“软弱”指缺乏力量,运用范围广,可形容人的性格、意志,也可形容集体的状态。“懦弱”指缺乏力量,而又没有勇气,胆小怕事,一般形容人的意志、性格。 290 [山脚·山角]二者都与山有关,但所指山的方位不同。“山脚”是山的靠近平地的部分,如“站在山腰俯视,山脚上的村落尽收眼底”。“山角”指山的一角,即山头,如“倚柱仰望,可看到山角上的亭子”。
291 [山岭·山陵]“山岭”指连绵的高山,如“山岭起伏”。“山陵”本指山岳,旧时指帝王的坟墓,或代帝王,如“一旦山陵崩”。
292 [闪烁·闪耀]二者都是动词,都可用来形容有光亮的事物。不同的是:“闪烁”主要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样子,如“天上闪烁着星星”;“闪耀”形容光彩耀眼,光亮明亮,如“闪耀着马列主义的光辉”。(年春季高考已考)
293 [扇动·煽动]二者都有“使??动”的意思。不同点:“扇动”,①指像扇子的东西摇动,中性词,如“扇动着翅膀”;②同“煽动”。:煽动”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含贬义,如“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
294 [商量 商榷 协商]“商量”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一般问题,可重叠成商量商量。“商榷”文言词,含有尊敬、客气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体,多指学术问题;也指其他需慎重研究的重大问题。“协商”着重指共同正式商讨,多指重大的,特别是具有社会性的或国际性的问题,一般有庄重色彩。
295 [审查·审察]相同点:都有查看的意思,都是动词。不同点:“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资历等,如“试卷答完后,要仔细审查”。“审察”指仔细观察,如“经过反复审察,他们终于找到了案件的侦破线索”。 296 [审订·审定]“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文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生产任务”。
297 [声明 申明]“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298 [圣地·胜地]二者读音相同,词性也相同,但意义不同。“圣地”主要有两种意义,一种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徒称耶路撒冷为圣地”;一种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如“延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圣地”。“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青岛是避暑胜地”。
299 [圣明·盛名]“圣明”指认识清楚,见解高明,多用于旧时对皇帝的谀辞,形容词,如“皇上圣明”。“盛名”指很大的名望,名词,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00 [失手·失守]二者都有失去的意思,不同的是:“失手”指手没有把握住,造成不好的后果,如“一失手把碗摔破了”;“失守”指防守的地区被敌方占领,如“阵地失守了”。 301 [师父·师傅]相同点:都是对别人的尊称。不同点:“师父”,①是对和尚、尼姑、道士等的尊称,②同“师傅”。“师傅”,①指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②对技艺人的尊称,如“木匠师傅”。
302 [时代 时期]“时代”比“时期”更长一些。“时期”可搭配和平时期,历史时期;
19
“时代”可搭配社会主义时代,石器时代等。
303 [时势·时事]“时势”指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时势变了,政策也应该变”。“时事”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如“书记正在作时事报告”。 304 [实验 试验]实验重在实地验证;试验重在试探观察。 305 [实足·十足]二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实足”是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的意思,指足数,如:今天参加义务劳动的实足五十人,又形容数量,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如:今年他实足六十岁;有时形容行为,指确实可以,完全可以,如:鲁迅实足是青年的楷模。“十足”指达到顶点,十分充分。如“他手握重权,威风十足”;“十足的理由”。 306 [实物·什物·事务·事物]“实物”指真实的、具体的东西,如“滥发奖金或实物”。“什物”,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如“屋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什物”。“事务”,①指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如“事务繁忙”;②指总务,如“分管事务工作”。“事物”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307 [实行·施行]“实行”指具体地去做,用行动去完成,它可以指法令制度、政策的执行,重在本身扎扎实实地、具体地去做,如“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施行”,①表示加以推动使之生效,多指对法令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②按照某种方法或办法去做,如“施行手术”。
308 [实力·势力·势利]“实力”即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如“本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势力”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中性词,如“进步势力,反动势力”。“势利”指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恶劣表现,贬义,如“这是一个势利小人”。 309 [受命·授命]“受命”指接受任务或命令,如“受命以来,他日夜寝食不安”。“授命”,①指献出生命,书面用语,如“临危授命”;②指下达命令,如“他授命组织内阁”。 310 [受权·授权]“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如“新华社受权发表声明”。“授权”指把权力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如“授权于组织”。 311 [授奖 受奖]“授奖”发奖。如:授奖仪式。“受奖”得奖。如:他立功受奖。 312 [熟习 熟悉]熟习重在掌握得熟练;熟悉重在了解得深透。 313 [熟悉·熟习]相同点:都有不生疏的意思。不同点:“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熟悉群众的情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如“要熟习其中的技艺,做一个内行”。
314 [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树立榜样”。“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如“门前竖立着一根旗杆”。 315 [水力·水利]“水力”指海洋、河流、湖泊的水流产生的做功的能力,它是自然资源之一,可以用来做发电和转动机器的动力,如“这里边有更多的人利用水力的能力”。“水利”,①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的灾害,如“水利枢纽”;②水利工程的简称,如“兴修水利”。 316 [水陆·水路]“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如“水陆并进,直抵黑窝”。“水路”是水上运输的航线,如“从水路前往更加方便”。
317 [顺序 顺叙]“顷序”的意思是指排列的先后次序,“顺叙”是写作上的术语,指记事写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
318 [思考 思索]思考侧重于考虑;思索侧重于用心探求。
319 [搜集·收集]相同点:都是动词,都有使某些东西聚集起来的意思。不同点:“搜集”指到处搜求、寻找,然后使之聚集,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如“搜集和整理文化遗产”;“收集”一般指不隐蔽的东西,如“收集废品”。
320 [宿怨·宿愿·夙愿]“宿怨”指旧有的怨恨,如“这次座谈,除却了两代人的宿怨”。“宿愿”也写作“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如“澳门回归,老人宿愿得偿”。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务员考试词语、成语辨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