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6页第1页) 以温定带(最冷月)1.15度以上:热带 以水定型:1.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2.0-15度: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热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夏雨型 月20度左右)3.0度以下温度 3.冬雨型(地中海气候)4.少雨型 季风水田农业 气候判断 地中海气候与温度、热量带 1.纬度 1.农业: 园艺业 光热水 三个风带 水汽输送 及组合 温带海洋性气 候与乳畜业 四个气压带 2.大气环 东亚南亚季风 上升下沉 热带种植园农 2.河流 业 影 沿海与内陆 响 气 3.海陆位气大气污染型工 东岸与西岸 置 候气 候3.工业 业与工业区位 迎风与背风坡 形的候 成 影农产品与工业响 阳坡与阴坡 4.地形 的区位 海拔高气温低 因 素 4.城市与温度湿度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人口 人体的舒适度 寒流降温减湿 5.洋流 寒冷冻土、干 6林地与裸地 交通运输 旱荒漠与线路 选址 水运 7城市与乡村 (一种气候代表一种温度带和雨型的组合) 气候与自然带 (一种自然带代表一种水热的组合) (例如: 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年雨型) (自然带更替是水热条件变化的表现) 1.从赤道向两级 2.从沿海向内陆 3.从山麓向山顶 以热量为基础 以水分为基础 (湿热)水热为基础(干水) 纬度由低向高 (热量减少): 距海由近向远(降水减少): 海拔由低向高(水热发生变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 带—寒带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化):热带—亚热带—温带— 旱(森林—草原—荒漠) 亚寒带—寒带
1
大气受热过程:对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削弱(白天) 对地面的保温(夜晚) 与气温的日变化 冷热 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年、季节):昼长和太阳高度角和天气(云量) 不均 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季节):昼长(纬度)和天气(云量) 引起 气温变化与气压生变化的关系: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 大气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的 热力环流原理:冷热不均(冷下沉形成高压;热上升形成低压) 运动 影响气压的因素:温度、高度 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地面是直接热源: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逆温及影响 降水 降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引申:雪、雾、霜、冰雹等): 和 ①水汽(蒸发) ②上升气流(冷却) ③有凝结核(城市) 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实际蒸发量和地表状况有关):温度和湿度 冷暖气团的的分布特点:较高纬度冷气团 较低纬度暖气团 单一气团影响下的天气特征:晴朗 冷、暖锋、准静止锋影响的天气特征:过境前(晴朗)、时(阴雨)、后(晴朗) 冷、暖锋雨区的差异:暖锋锋前有雨 冷锋锋后有雨 天 气 冷暖锋的判断(移动方向与风向的关系) (时空) 我国代表性的锋面天气及时空分布:准静止锋:梅雨(6、7月江淮地区) 冷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的寒潮、沙尘暴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即我国东部雨带的分布规律) (5、6月 6、7月 7、8月 ) 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特征:台风 伏旱 秋高气爽 气候类型典型的判断方法:①特征法:以温定带(热量带),以水定型(雨型) ②分布法 ③成因法 气候 气候特征的归纳(典型与非典型)①气温:高低(15、0度:划分热量带)、日年的 较差 ②降水:年降水总量(200、400、800mm)和雨型 形成 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比较(不同气候类型之间或同类气候类型之间异同点比较) 、 内容:类型和特征 判断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丰富或贫乏、昼夜温差 降水多少 水热配合 及 影响 雪线(林线)极其高低的影响因素:温度和降水(水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达及应用:组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垂直地域分异:基带 山体的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差影响垂直带谱的完整性 不同坡向的自然带差异(阴坡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6页第2页)
1.热带雨林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10度间)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2.热带草原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10---20度间)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3.热带沙漠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20---30度间大陆西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2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6页第3页)
4.热带季风气候:
(1)分布和成因:(北纬10---25度间大陆东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5.亚热带季风气候:
(1) 分布和成因:(南北纬25---35度间大陆东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6.地中海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30---40度间大陆西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3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6页第4页)
7.温带季风气候:
(1)分布和成因:(北纬35---55度间大陆东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8.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9.温带海洋性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40---60度间大陆西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4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6页第5页)
10.极地气候
(1)分布:欧亚大陆北部,北冰洋沿岸、北美洲北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例题精练】
(一)【气候成因分析】下图为我国区域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丙、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2.造成乙、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因素 D.地形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的气候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D-- 3.造成B、C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双选)( )
①纬度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B、D两地纬度差异较大但气候却相同,其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下图为北美部分地区等气温年较差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题。
5.造成②、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6.读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 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植被分布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