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毛概上学期习题整合(复习资料)(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6、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 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 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E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 2、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 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E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的需要 E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前提

4、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 A.共同富裕 B 市场经济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占主体 E发展生产力

5、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 )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三、简答题

1、应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答: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优越性所在;但是,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它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部分个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内在结构是什么?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由“一个根本目标,两个保证”构成的。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保证。

第 21 页 共 30 页

四、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既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又是分层次的。

答:这一命题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 (1)在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本质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前提、根本。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它规范制约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道路。 (2)在上述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它又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主义本质,它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层次,它从功能、价值、目标、任务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各种制度、形式、特征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内容。第二层次是社会主义特征,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层次,是社会主义共同属性的概括,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式和制度体系的主要特征。第三层次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它表现为一定的体制、模式。社会主义模式是社会主义特征在不同方面的展开和表现。

2.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答: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优越性所在;但是,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它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部分个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根本不同的。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 22 页 共 30 页

2.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 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分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试述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前提、时代特点和现状决定的。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要面对二百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所完成的传统产业革命的挑战,又要面对当代世界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倍努力,奋起直追。所以,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显示出来。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生产力。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和地方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不断创造出来,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基础自行发展的,需要一系列物质条件作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比较落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严峻的现实使邓小平对“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

第 23 页 共 30 页

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代表团成员之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后来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访问英国,他听说约占全英国人口70%的普通老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度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他想失业工人大概是一贫如洗吧,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一看,真有点“眩晕”——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王震看后感慨良久。没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工人,生活水平比中国的副总理都要高。他了解到,英国的清洁工每周收入约100英镑,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150英镑。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首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坚决改革。

(摘自曹普《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学习时报》,2008年9月29日,10月6日) 案例习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答: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3.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是在 (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第 24 页 共 30 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 A.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 )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 )

A.间接动力 B.最终决定力量 C.直接动力 D.根本动力

8.下列对“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 ) A.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 ) 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E 坚持改革开放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第 25 页 共 30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毛概上学期习题整合(复习资料)(5)在线全文阅读。

毛概上学期习题整合(复习资料)(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76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