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课《青蛙写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其单元主题是“想象”,单元中的4篇课文均从儿童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生动描摹,读起来童趣十足。本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5个小节,作家运用丰富、合理的想象,把荷塘中的蝌蚪、水泡泡、水珠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帮助青蛙写成一首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诗。作为第一篇在课后练习中明确指出学习提取信息的课文,诗歌内容浅显,有利于引导学生有方向、有方法地思考。诗歌构思巧妙,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常见事物与标点符号的外形的比对中,自然地识记逗号、句号、省略号,在朗读中进一步学习停顿,体会逗号和句号在语意表达上的作用。文中词语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例如儿化音词“雨点儿”、拟声词“淅沥沥,沙拉拉”、数量词“一串水泡”等。句式典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历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感叹句“我要写诗啦!”)课文插图形象生动,充满情趣,能够吸引儿童走进文本。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两项任务,要求学生认识11个生字、2个偏旁(秃宝盖和四点底),会写4个字。以上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 二、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11个生字,重点识记“写、诗、点、要、串”,认识2个新偏旁“秃宝盖、四点底”,正确、规范书写“下、雨”2个字。
2.图文结合,初步学习提取信息,读懂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3.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逗号、句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初步学习提取信息,读懂课文。
2.认识逗号、句号,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
1.幻灯片
2.微课《认识“四点底”》 3.板书贴图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题识字
1.师:今天,森林里的一位大嘴巴动物也跟林老师上课来了,它是——(师板书“青蛙”)。它呀,有个了不起的本领(师板书“写诗”,利用拼音进行正音) 2.教学“写”。
师:青蛙会写诗,你会写什么?(生扩词:写字、写作业??)
师:观察观察,从“写”和“字”的偏旁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发现) 师小结:有点的叫“宝盖”,没有点的就叫“秃宝盖”,“秃”就是没有的意思。 3.教学“诗”
师:你读过什么诗?(扩词:诗歌、古诗??)写这些诗的人是(诗人) 师:你们会读诗,青蛙会(写诗)。来,一起读课题。读着课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伊始,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意境。在揭题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写”、“诗”,通过扩词积累词语,通过联系旧知、区别比对,认识新偏旁“秃宝盖”。) (二)朗读入境,随文识字。
1.师:大家都很想知道究竟小青蛙写了一首什么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84,小手指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习第1小节。
师: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小青蛙今天不捉虫、不唱歌,而是要写诗吗?(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2)学习“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出示雨图)师:原来啊,因为这一天下雨了,小雨淅淅沥沥,气氛非常的浪漫,于是青蛙诗兴大发,想写诗。看,像这样小小的雨,就叫:雨点儿。
①师:(出示拼音)你发现了什么?(师进行范读、指导:儿化音,就像发“一
2
会儿”的音一样,发完“点”的音后把舌头翘起来。生跟读。正音。) ②识记“点”。
师:出示“点”,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四点底,副板书:灬)带有四点底的字跟什么有关?我们请微课小助手来帮忙。(利用微课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以一带多,串起识过的“黑”,生活中常见的“热”;积累跟点有关的词语:一丁点儿、小不点儿、雨点儿)
③师: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此时下的雨是小雨还是大雨?(小雨)是呀,再读这句话,把雨下得小的感觉读出来。(出示第一句)
④ 指导朗读。从这句话中,还可以从哪看出雨小?“淅沥沥,沙啦啦”。(出示雨图播放雨声)像这样,雨轻轻地下,慢慢地下,就叫做“淅沥沥,沙啦啦”,“雨点儿”是是眼睛看到的雨小,而“淅沥沥,沙啦啦”则是耳朵听到的雨很小。(通过幻灯片中“淅沥沥,沙拉拉”字体由大变小,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音量调小。) (3)师:在这样的美景中,小青蛙迫不及待想写诗啦!(出示: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①师:谁能把青蛙的迫不及待读出来?(个别读)
②师:这句话的哪个字还让你感受到迫不及待?( “要”,拼读正音) ③(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有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
④这句话里,是青蛙特别想做什么事?(写诗)请你读出这种感觉。(引导学生关注“啦”和“!”)
(4)(出示第1小节,齐读)让我们读出雨慢慢地下那种浪漫的感觉和青蛙迫不及待想写诗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声效及字体的变化,引导学生步入文字所创造的绵绵细雨中。指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发现从“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些词语中看出雨小,听出雨小。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再现这浪漫情境。读诗的过程中自然融入生字教学:利用微课,深入浅出讲授“四点底”;通过调动生活体验,感受“要”字传递出的“迫不及待”之感,并引向运用。) (三)提取信息,读懂课文
1.师:小朋友们,很快,青蛙写好诗啦。瞧,这就是小青蛙写的诗。(出示“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老师来读一读,这样的诗你觉得优美吗?小
3
结:是呀, 没有停顿,没有轻和重,不够美。所以,青蛙写诗它的好朋友也来帮忙啦!
2.师:下面请再读课文2、3、4小节,找一找“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把他们圈出来。
(1)学生自主读文,圈画。
(1)全班交流。师边贴出板画: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学生借助板画,完整地说一说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无停顿、无变化的整串句子的读,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标点的作用。建立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对应关系是读懂本篇课文的关键。此环节,注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有所思考,学习提取有用信息,并尝试完整表达,读懂课文。) (四)图文结合,认识标点 1.学习第2小节。
(1) (出示第二小节)师:我们欢迎第一个来帮忙的朋友——小蝌蚪。谁来当
当小蝌蚪,读一读第2小节。
(2) 这句话里有三个生字宝宝,请把拼音读出来。(出示:过、给、当) 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学生交流,师小结识字方法。) (3) 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中,读一读。
(4) 师:为什么蝌蚪说要当个小逗号呢?(生交流)
(出示蝌蚪和逗号对比图)师小结:蝌蚪和逗号长得很像,都是圆圆的脑袋拖着一条小尾巴。
(5)(出示“呱呱,呱呱,”)师:有了小蝌蚪的帮忙,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这首诗读起来怎么样?(有停顿、更美了。)
小结:长得像小蝌蚪一样的符号,在句子里起到停顿、休息的作用,这样的标点符号就叫做——逗号。(贴板书)
(6)师:小小的蝌蚪作用大,可真自豪,我们再把这么自豪的蝌蚪读一读(齐读第2小节)。 2.学习第3小节。
(1)师:小蝌蚪帮忙完了,水泡泡也忍不住来帮忙了!看,谁来读一读。
4
(2)师:这时候的水泡泡跑到青蛙的诗里啦!你能找出来吗?
(3)师:圆圆的像句号一样的小泡泡。(贴板书)有了小泡泡的帮忙,谁来读读青蛙的诗。
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句子当中,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点符号,我们就叫——句号。
(4)(出示第三小节)师:小泡泡真能干,谁愿意来当能干的小泡泡的请站起来读。
3.学习第4小节。
(1)最后来帮忙的小伙伴是谁呀?(一串小水珠) (2)识记“串”。
师:(出示“串”)这个字是我们今天要会认的字。一串小水珠是有多少水珠?(图片)像这样,相同的东西连在一起,就叫“串”。除了“一串小水珠”,你还见过一串什么?(出示葡萄、珍珠、肉串图片,看图积累词组) 师:一串小水珠又帮了青蛙什么忙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认识逗号、句号外形特点,在朗读中初步体会逗号、句号的停顿作用。突出“串”字教学,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中,了解字形和字义,并指向运用。) (五) 集中复现,巩固识字
1.巩固识字。下面小青蛙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请出来了。 (1)学生自由认读所有生字,
(2)(探照灯游戏)随机出现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组词。
2.借助板书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以上这些生字宝宝,还认识了两个偏旁:秃宝盖、四点底,也认识了两个标点符号,逗号和句号(分别复习两个标点符号的作用)。还知道了青蛙写诗有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的帮忙,诗就更美啦! (设计意图:在随文识字后,通过集中复现环节,引导学生再次聚焦生字音形义。先让学生自己再读一读字,组一组词,查找不足,自我改正。再通过学生喜爱的“探照灯”游戏,强化印象。) (六)注重观察,导写有方
1.师:这么美的诗,青蛙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下写的呢?(出示“下雨”)老师提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课《青蛙写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