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提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7年6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司处级干部宪法宣誓仪式。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监誓,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任荣发主持宣誓仪式。任荣发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握拳,带领其它新当选人员,面向庄严的国旗高声宣读誓词.他们向宪法宣誓,是因为( ) A.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B.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我们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③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某市人大会议上,新当选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身着症状,左手抚宪法,举起右手握拳庄严宣誓。这一宣誓( )
①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体现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③能够有效地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 ④也是向人民的庄严承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如图是一部法律的构成图。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推测,横线上应填写的这部法律是( ) A.刑法 B.国旗法 C.宪法 D.国家安全法
5.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此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
①把权力直接交给人民行使 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符合如图漫画《根深叶茂》寓意的是( ) A.跟其它法律相比,宪法是最严厉的法律 B.只有宪法才能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在法律效力上,宪法与其它法律不分伯仲
D.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是宪法在某一方面的具体化解析
7.我国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及其工怍人员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 ②我国政府行使权力
③政府宁可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④管的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倾听民间呼声,多办便民之事”。一些政府部门提出了“群众事,马上办”的口号。之所以要这样根本的原因是( ) A.政府部门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一切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9.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一场以“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服务建设美丽宜春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在宜春市各地法治公园、大型广场等同步展开。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校也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你认为可以悬挂的最适合的宣传是( )
A.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观念 B.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民主法治 C.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依法行政 D.坚持依法治国,保障民主权利
10.反腐败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在网络推动下被曝光和处理,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反腐的重要力量,它使得反腐主体急剧增加,反腐力量空前增强,网络反腐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网民参与反腐的行为( )
①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 ②是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 ③是积极行使公民监督权利的体现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7年3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选人签署报名表时,必须表明拥护国家宪法。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替代其它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对图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正确。因为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
C.错误。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D.错误。因为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13.八年级(1)班“齐心协力”组在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课题,以下同学的结论正确的
是( )
①小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②小丽: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
③小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④小强: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在实践中不必坚持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活动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等。这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和监督权 15.2017年1月”江苏12345在线“平台正式运行,市民可通过微博、微信等7种渠道反映诉求,复杂问题由省市县协同联办。这一平台运行能够( )
A.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 B.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 D.解决公民的所有诉求解析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意义?(5分)
(2)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8分)
17.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五届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材料三:我国在1953年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我国第一部宪法。我国1982年宪法是由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分则草拟的。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赞成2811票,反对21票,齐全24票,结果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正案。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说明?(8分)
(2)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
18.为了迎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育才中学开展了一次以“弘扬宪法精神,做守法好少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配合活动,校团委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下面是部分调查结果:了解宪法地位的占30%,不了解的占70%;了解宪法内容的占25%,不很清楚的占75%;知道如何遵守宪法的占36%,不知道的占64%。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针对上述问题请你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做?(8分)
19.感受法治,探究实践。
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某班同学分成小组走出校门,开展了以“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行动吧!
(1)第一组来到当地政府,看到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就职宣誓。 探究一:手持宪法宣誓意味着什么?(6分)
(2)第二组分头采访了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举报制售盗版光盘的消费者、按照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民??
探究二:在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哪些要求?(6分)
(3)第三组来到某高中,观看高中学生手捧宪法在成人仪式上宣誓。
探究三:手捧宪法,心有宪法。请以“我的成长与宪法”为题,写出你的内心感言。(6分)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提优测试题 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7年6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司处级干部宪法宣誓仪式。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监誓,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任荣发主持宣誓仪式。任荣发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握拳,带领其它新当选人员,面向庄严的国旗高声宣读誓词.他们向宪法宣誓,是因为( ) A.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B.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材料,辨析题肢选项,作出正确选择.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建立 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促使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D符合题意;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ABC本身正确,但不是设立宪法宣誓制度的原因.故选D
2.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我们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③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我国要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是由宪法的地位决定的.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所以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宪法不是普通法律的总和,排除.故选D.
3.“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某市人大会议上,新当选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身着症状,左手抚宪法,举起右手握拳庄严宣誓。这一宣誓( )
①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体现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③能够有效地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 ④也是向人民的庄严承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是由宪法的地位决定的.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是向人民庄严承诺要忠于宪法、遵守宪法,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文主旨,排除;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不是行政机关,③排除.故选C.
4.如图是一部法律的构成图。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推测,横线上应填写的这部法律是( ) A.刑法 B.国旗法 C.宪法 D.国家安全法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国歌等都属于国家根本问题,必须由宪法规定,C符合题意;刑法、国旗法和国家安全法都属于普通法律,ABD排除.故选C.
5.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此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
①把权力直接交给人民行使 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的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对人民负责,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同时,他们要受人民监督,按人民的意愿办事,人民有权依法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出自己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的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按人民的意愿办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与事实不符,人民通过选出自己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故选C.
6.下列符合如图漫画《根深叶茂》寓意的是( ) A.跟其它法律相比,宪法是最严厉的法律 B.只有宪法才能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在法律效力上,宪法与其它法律不分伯仲
D.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是宪法在某一方面的具体化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漫画《根深叶茂》形象的反映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D符合题意;刑法是最严厉的法律,A错误;B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漫画寓意;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C错误.故选D.
7.我国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及其工怍人员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 ②我国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③政府宁可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④管的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题目考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①②说法正确,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因为我国政府及其工怍人员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故入选;③说法错误,政府不能乱作为,但是不能不作为,排除;④说法错误,政府要做有限的政府,但不是管的越少越好,排除.故选A. 8.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倾听民间呼声,多办便民之事”。一些政府部门提出了“群众事,马上办”的口号。之所以要这样根本的原因是( ) A.政府部门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一切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部门之所以提出“群众事,马上办的”口号,原因在于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故B符合题意;AD与题意不符;C“一切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说法绝对,与实际不符;故选B.
9.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一场以“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服务建设美丽宜春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在宜春市各地法治公园、大型广场等同步展开。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校也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你认为可以悬挂的最适合的宣传是( )
A.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观念 B.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民主法治 C.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依法行政 D.坚持依法治国,保障民主权利
解析:本题要在掌握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宪法的地位、作用.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可以悬挂的恰当的宣传标语是,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观念,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其余观点B、C、D选项都没有突出宪法内容,因此排除;故选A.
10.反腐败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在网络推动下被曝光和处理,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反腐的重要力量,它使得反腐主体急剧增加,反腐力量空前增强,网络反腐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网民参与反腐的行为( )
①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工作 ②是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 ③是积极行使公民监督权利的体现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我国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题干中网民参与反腐的行为,维护了宪法权威,体现了积极行使公民监督权利.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网民参与反腐的行为本质.故选C.
11.2017年3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选人签署报名表时,必须表明拥护国家宪法。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替代其它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之所以强调宪法权威,这是宪法的地位决定的,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①②符合题意;宪法不是普通法律总和,普通法律是宪法具体化,宪法不能替代其他法律,③④错误.故选A.
12.对图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正确。因为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
C.错误。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D.错误。因为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解析: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主要陈述了国家各种法律与宪法关系的相关内容;在题目中,“宪法”“合同法”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入手。这幅图表的意思是宪法是国家各种法律的总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宪法是一部法律,它规定的仅仅是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并非涉及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故选C.
13.八年级(1)班“齐心协力”组在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课题,以下同学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小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②小丽: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
③小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④小强: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在实践中不必坚持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活动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党的意志、基本方针和政策通过宪法加以法律化,②正确;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带头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③正确;由上述理由,①④说法错误.故选B.
14.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等。这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和监督权 解析:试题分析: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A本身没错,但是不合题意,因为人大包括地方人大和全国人大,C的说服错误,要去掉“全国”两个字,D题目是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没有立法权,正确答案是B.
15.2017年1月”江苏12345在线“平台正式运行,市民可通过微博、微信等7种渠道反映诉求,复杂问题由省市县协同联办。这一平台运行能够( )
A.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 B.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
D.解决公民的所有诉求解析
解析:该题考查公民的监督权的内容.依据课本内容,我国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题干描述12345民生服务受理中心微信平台,成为江苏反映民情民意,关注社会的焦点平台,是公民在依法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所以A 是正确的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太绝对,排除.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意义?(5分)
(2)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8分)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依法治国,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宪法、青少年为依法治国做贡献等知识点基础上,依据题意作答.(1)此题要求回答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考查理解能力.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是由宪法的地位决定的.设立宪法日目的是弘扬宪法精神,有利于引导公民树立宪法权威、遵守维护宪法,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进程.据此作答.(2)此题考查青少年如何为依法治国做贡献,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从树立法律观念,学法、守法、护法、宣传法律、依法维权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1)①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②有利于引导公民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③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进程.(2)①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③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④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⑤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⑤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7.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五届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材料三:我国在1953年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我国第一部宪法。我国1982年宪法是由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分则草拟的。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赞成2811票,反对21票,齐全24票,结果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正案。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说明?(8分)
(2)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宪法地位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进行概括.(1)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结合教材中
宪法知识点概括作答.材料一我国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宪法第一条的规定表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材料二指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表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材料三以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的严格表明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据此分析作答.(2)此题要求概括宪法的地位,考查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体表现在宪法规定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通过第一题的分析可归纳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的结论.
故答案为:(1)材料一说明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材料二表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材料三表明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18.为了迎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育才中学开展了一次以“弘扬宪法精神,做守法好少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配合活动,校团委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下面是部分调查结果:了解宪法地位的占30%,不了解的占70%;了解宪法内容的占25%,不很清楚的占75%;知道如何遵守宪法的占36%,不知道的占64%。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针对上述问题请你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做?(8分)
解析: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正确宪法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1)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题文材料中以具体数据反映了部分学生不了解宪法的地位、内容,没有遵守宪法的行为习惯,表明宪法观念淡薄,宪法意识不强.(2)此题考查中学生如何增强宪法观念,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宣传宪法、捍卫宪法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1)部分学生宪法观念淡薄,宪法意识不强.(2)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④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尊严.
19.感受法治,探究实践。
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某班同学分成小组走出校门,开展了以“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行动吧!
(1)第一组来到当地政府,看到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
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就职宣誓。 探究一:手持宪法宣誓意味着什么?(6分)
(2)第二组分头采访了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举报制售盗版光盘的消费者、按照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民??
探究二:在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哪些要求?(6分)
(3)第三组来到某高中,观看高中学生手捧宪法在成人仪式上宣誓。
探究三:手捧宪法,心有宪法。请以“我的成长与宪法”为题,写出你的内心感言。(6分)
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手持宪法宣誓,说明宪法的地位和效力,所以从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以及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在法治社会中应该怎么做的认识。从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等角度回答。(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和个人健康成长关系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答出宪法与个人健康成长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故答案为:(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或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崇尚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只要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利,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只要符合题意,答出三点即可) (3)示例一:宪法赋予我权利,我的健康成长与宪法息息相关;示例二:宪法保护我权利,宪法护我成长;示例三:自觉遵守宪法,宪法伴我成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