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及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培训,每年组织1-2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到国内外学习考察、进修提高。选送青年教师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学习;选送青年教师在讲课前到工厂参与生产实践锻炼,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教学比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三)建立特色专业学科带头人制度,打造“双师型” 骨干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尽快打造一支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引并举,专兼结合,造就一批具有专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能够引领重点学科发展的学术骨干,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培养重点,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各类评奖上予以倾斜,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本着“内部培养为主,引进急需为辅”的原则,重点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以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各系部、实训中心等)为单位,以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申报教学成果奖等为主要内容,建立专兼结合、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成果突出的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团队。制定各系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鼓励教学团队及个人开展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参加校外教学比赛和技能大赛。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四)用待遇留人、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核定教师队伍人事编制,实行教学岗位聘任制,提高教师岗位工作待遇,探索建
- 6 -
立淘汰、退出机制。加强教学督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规范教学行为。进一步完善人事招聘与培训、教师资格证及职称评聘制度,激励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学一线教师队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
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
(一)、继续推进“模块化教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把“模块化教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深入到各专业教学过程实施中去,落实已有的项目和教学成果到人才培养中去。开展精品课程进课堂活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成为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严格按照精品课程设计方案组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课程负责人要组织主讲教师和课程团队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与课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课程团队要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各种论坛、竞赛、参观、顶岗等实践活动。鼓励课程团队组织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各种比赛。
(二)提高日常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理顺“院系两级”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学院教务处和各教学系部在教学管理日常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各教学系部要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加大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力度,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系部的教学一线直接管理作用。学院教务处要建立教学调研制度,及时分析研
- 7 -
究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规范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等教学文件,凸显工学结合特色。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教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建设;建立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回馈机制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三)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务处要贯彻落实好我院已出台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学生处要加强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课堂管理、考试管理、实习实训管理。严格执行结课考核管理办法、课程管理办法、学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加强对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明确教学工作纪律,严肃查处各类教学事故,维护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建立系级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通过各项教学检查、抽查、及各类教学信息反馈情况,对各系部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对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排在前三分之一的系部给予奖励,并在实训室建设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各系部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更有实效地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研究制订教学大纲,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记载制度,对每位教师的授课基本情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师德考核结果、科研情况、教学获奖情况、
- 8 -
教学事故处置结论等教学工作进行记录。教师教学业务情况由各系部负责记载初审,每学期结束后,经教务处审核存档,作为教师岗位竞聘、考核定等和职称评聘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等相关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教学督导,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完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检查评估、教学信息反馈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健全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重新构建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二)建立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机制。教务处和各系部都要充分利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三)建立社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各系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及对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价,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等多方位的信息反馈渠道,对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以此作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及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 9 -
(一)加强学生管理,树立良好学风。充分发挥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队伍作用,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学生管理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通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绩擂台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正确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管理约束机制,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执教,加强对课堂秩序及其它学习环节的管理。教学过程要严明纪律、严格要求,同时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加大查处考试违纪、作弊的力度,树立良好考风。严格执行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违反学院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维护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善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建立以校纪校规、劳动卫生、文明礼仪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学生行为测评体系,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约束管理。以学生宿舍为主阵地,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清洁、整理内务的良好习惯,提升宿舍文化品位,营造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分阶段、分场所开展具体化行为规范教育,针对大三毕业班、“五年一贯”学生等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重点关注、分类指导、加强管理。
(三)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工程。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职业学院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