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
主革命 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B [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统治所破坏,不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是一致的,故D项错误。]
2.“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材料可推知( )
A.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 [材料中说的是民主革命性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此时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还没有成为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是说明十月革命给中国民主革命带来的新变化,故C项正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故D项错误。]
3.1922年10月,中共党员杨匏安曾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展)最落后的国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为增大革命势力起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应联合作战,这是毫无疑义的。”下列对杨匏安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1
B.揭开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 C.富有创见的探讨了革命战略和策略 D.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C [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22年10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揭开国民大革命序幕的也是国民党一大,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应联合作战”“打倒封建特权”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上,故D项错误。]
4.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的民族运动,这二人的共同主张是( )
A.改组国民党以进行民族革命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两步走 D.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B [根据材料中“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得出陈独秀主张进行革命阶级的联合;根据材料中“中国‘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得出瞿秋白主张进行革命阶级的联合。两者都主张联合革命的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
5.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A [注意题干时间“1926年12月”和“1929年1月”,这时正处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B、C两项发生在1927年8月以后,故B、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说明农民的革命,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不能说明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故D项错误。]
6.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做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2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D [根据材料“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可知是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是国民党政府,不可能有共产党参加,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府,当时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是抗战时期的共产党政府,不可能有国民党参加,故C项错误;武汉国民政府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政府,当时国共正在合作,故D项正确。]
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种“尝试”( )
A.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 C.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D.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
D [题干中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说明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是南昌起义,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故B项错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共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是中国的革命胜利之路,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故D项正确。]
8.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B [土地革命(苏维埃政府)时期,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实行了土地改革,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百姓把苏维埃政府称为“我们的政府”,故B项正确。]
9.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数据,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 )
1928年6月 1934年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倾错误 B.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C.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
3
4万多 30多万 D.当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
B [“左”倾错误这一时期没有根本根除,故A项错误;1928-1934年是中共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时期,由于其政策的正确性,根据地得到了大发展,党员人数日益增多,故B项正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只是表格中现象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10.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 )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C.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D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故A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故B项错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1840年一直到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前,主要是国共的国内战争,1935年,随着华北事变的发生,中共开始进行抗日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故D项正确。]
11.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B [根据“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指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项正确;该事件之前国民党正在进行重点进攻,A项错误;C项是在战略反攻一年之后;D项是在三大战役之后。]
12.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A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49年4月”“大江”和“金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是渡江战役,故选A项。]
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8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7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知农民斗争是决定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小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只能是农村。第(3)问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
5
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
《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12分)(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得出观点:爱国主义是感情与理性的统一,并结合材料进行综合论述。
【答案】 示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