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3.以下关于GPS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环境监测 24.农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
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依次用到的技术是
A.GPS—RS— GIS C.RS-—GPS —GIS
(十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发展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 2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原因是
A.空间条件优越 C.开放程度高
B.能源资源丰富 D.生活消费水平高
规模 B.RS—GIS—GPS D.GIS—GPS—RS
① ② ③ ④ 26.右图中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① 耕地 ②科技应用 ③人口迁移 ④道路交通
A.①
(十三)右图所示是某同学绘制的“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27.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其错误点是 A.“北方的冷空气”——图示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28.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十四)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 29.下列有关本州岛东侧洋流对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A.活跃海陆间的水循环 B.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C.缩小海洋污染的范围 D.对沿岸有增温减湿作用 30.明朝郑和下西洋,考虑到印度洋洋流影响,其航行时间最好选择是
A.10月出发,6月回来 B.6月出发,10月回来 C.4月出发,9月回来 D.8月出发,1月回来
北方的冷空气 B.② C.③ D.④
0
时间
暖湿气流 副热带高压
2012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调研地理试卷 第 6 页 共 15 页 2013年1月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五)阅读非洲肯尼亚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肯尼亚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大裂谷谷底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
右图中沿AB线地形剖面图
①索马里 ②坦桑尼亚 ③埃塞俄比亚 ④乌干达
③
④
①
A
②
31.简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7分) 32.说出肯尼亚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分)
33.结合沿AB线地形剖面图,推断肯尼亚境内降雨高值区分布的大致位置并说明
其成因。(3分) 3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火山的成因。(2分) 35. 分析肯尼亚鲜花出口业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十六)地形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阅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
答问题。(14分)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2012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调研地理试卷 第 7 页 共 15 页 2013年1月
36.有同学对图示区域考察后发现B地自然植被长势明显比A地好,出现了所谓山脉“阴
阳脸”的现象,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37.简要分析图示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并说明新建水利枢纽大坝选址在P处的原因。
(5分)
38.为加速该地区经济开发,有人提出开采和冶炼黄铜矿资源的项目,你认为该建议可行
吗?说明其理由。如果开发此项目,请结合资源开发的原则,说明需要注意那些问题?(7分)
(十七)分析下列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从各国城市化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
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衡量。
39.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3分)
40.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
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
2012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调研地理试卷 第 8 页 共 15 页 2013年1月
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3分)
41.从图3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的变化有哪些特
点?比较图3与图4,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5分)
42.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第几产业的
发展?说明其理由。(3分)
(十八)自然植被是在一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阅读“我国当前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和专家预测2050年“我国未来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1分)
我国当前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
我国未来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
43.分别说出图例A、B两类自然植被所属的气候带(类型)名称。(2分)
44.与当前相比,从位置和范围两方面分析未来自然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45.导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
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除此而外,你认为还可能引发全球自然环境哪些变化?(5分)
2012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调研地理试卷 第 9 页 共 15 页 2013年1月
(十九)阅读我国中原经济区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 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10.3%
46.作为全
第二产业 46.3%, 第三产业 43.4% 中原经济区简图
比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年份
河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国重要农
产区,经济区规划中提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策略,试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4分)
47.经济区规划中同样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你认为该
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48.分析河南省1978年—201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特点。(3分)
49.对比我国2010年产业结构状况,对河南省2010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结合产业结构
调整的相关原理,提出该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建议。(8分)
2012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调研地理试卷 第 10 页 共 15 页 2013年1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地理试卷和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