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5.弹簧秤是测量______的大小的仪器。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一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牛;若将此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的力拉它,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N。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7.4 重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重力的概念、符号表示、测量方法。

2.经历主动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能应用G=mg来计算重力的大小。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用符号_____表示。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弹簧的拉力______(是、不是)物体的重力。

1. 3.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_______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重心,重心_______(一定、不一定)在物体本身上,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自主学习:相信自我,超越自我! 聚焦目标一:什么是重力?方向怎样? 问题1、教材图7-4-2中,说明什么?

问题2、教材图7-4-4中,说明什么?请你举一个生活中利用重力方向的例子。 合作研讨:互助合作,共同探究! 聚焦目标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探究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第一测量重力、计

算的图

GG的比并将数据填入教材P.14表格中;第二作出mm像;第三根据测量结果与图像显示,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g(定值),所以G=mg。 m探究2、认真学习教材P.14例题,你认为利用重力公式计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P.16“自我评价”1,2,3,4,5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1.一质量为0.6kg的篮球在空中从左到右运动路线如图请作出篮球在该位置时所受重力的图示。

2.g=9.8N/kg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民上体育课训练投掷铅球,他用力将铅球投掷出去后,若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手的推力 B.重力 C.手的推力和重力 D.不受力

4.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重660N的人,在月球上他的体重为_______N,质量是_______㎏(g取10N/㎏)。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5.有一辆货车总重为1.4×10N,到达一座桥的桥头时,司到桥头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货车过桥安全。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5

所示,

机看是否

7.5 摩擦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增大、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可以的!

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____________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

种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___________。

2.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B.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 C.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D.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 3.下列措施中,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冬天,在结冰的路布撒沙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紧绳子 D.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 D.摩擦力既可作为阻力,有时也可作为动力 课堂探究: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聚焦目标一:

问题1、教材21页“发展空间”,思考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作出合理猜想? 聚焦目标二:

探究1: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关系。 探究2:滑动摩擦力大小和物体表面的压力关系。 探究3: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请将数据填入书19页表格内,并得出结论。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P.21“自我评价”1,2,3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到的目的是(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训练3:用手握酒瓶,使瓶口朝上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的摩擦力大于它的重力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后拓展:生活中实践,你最棒!

实践:想想如果没有摩擦,世界将会怎样?以“没有摩擦的世界”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学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什么是惯性。 2.会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

2.在运动会时,运动员扔出的铅球若取消一切外力,则铅球将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物体都有保持自身原有的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问题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见课本第24页探究实验

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蕴含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现象:表面越平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问题2:物体的惯性。见课本26页活动 1.猛击纸条后,钢笔帽将_________________。

2.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________________。当书突然停止运动时橡皮将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28页“自我评价”1、2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7.1 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重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______,物体间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聚焦目标1:什么是力?

问题1.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7-1-2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2.书中图7-1-2的(g)、(h)、(i)所示的物体间的作用与前几幅图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物体间是否一定要接触才有力?

问题3.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力存在的现象吗? 聚焦目标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4.指出图7-1-2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各是什么?

问题5.离开具体的研究对象,能不能谈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什么? 聚焦目标3: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6.看图7-1-6,分析三个运动员对足球的踢、顶、接三种情况中,足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足球的运动状态相应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5页“自我评价”1,2,3,4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手臂划动的力 B.手臂推水的力 C.水对手臂的推力[来源:] 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4.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他取来两只鸡蛋并将它们相碰,但结果却发现只碰破其中的一只,为此,他对“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感到大惑不解,先请你谈谈对小明同学这一探究结果的认识。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7.2 力的描述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能改变力的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____);二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聚焦目标一: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

1.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自然段内容。探究:如图7-2-2所示,

(a)用大小不同的力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有关。

(b)用不同方向的力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有关。

(c)用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从不同点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一般用F表示。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必须确定力的单位。

在SI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______国科学家________而命名的。

1N的力是多大呢?两个鸡蛋放在手上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聚焦目标二:会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表示力 力的三个要素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形象地表示呢? 阅读教材第8页一、二自然段。

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_______,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起点(也可以用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_。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_________。

教材第8页例题

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有时只要画出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这样的图叫做力的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

(1)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2)线段的长度应是标度的整数倍;一个物体受多个力时,只定一个标度; (3)线段的长短包括箭头的长度,箭头的尖端一定要画在线段的末端;力的示意图作图时不用画标度,但也要画出力的符号和单位。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9页“自我评价”1,2,3,4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训练2:分析下列现象,归纳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 ①排球运动员向上托球,球就向上飞; .②推门时越靠近门轴越不容易把门推动; .

③小孩推一块石头不能推动,但大人能将同一块石头推动。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1)大小,说明的例子有______。(只填序号) (2)方向,上述能说明的例子有______。(只填序号) (3)作用点,上述能说明的例子有______。(只填序号) 训练3:以下各项中,用力约为1N的是( ) A.扛50kg大米所用的力 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C.一头牛对地面的压力 D.抓起一只鸡所用的力 训练4:画出小明站在地面上对地面480N的压力力的图示。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水平地面上有一部小车,甲水平向左推,用力6N,乙向左上方与水平成30°角拉车,用力9N,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7.3 弹力 力的测量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________有关。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选填“一致”或“相反”)。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是两个物体_________;物体发生____________。弹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2.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测力计时有“三看”:即看___________、看_________、看___________。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方向与受力方向________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3.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如:人行走时,人的脚给地面往后的力,于是脚就获得了一个地面给人的大小________的,向______的力,使人能往前走。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探究:测力计原理

器材:弹簧、刻度尺、钩码。学生活动: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力/N 弹簧原长/cm 弹簧长度/cm 弹簧伸长/cm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12页“自我评价”1,2,3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A.试试弹簧的弹性

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

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力计的量程不允许超过被测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其他方向上的力 C.被测力应作用在挂钩上 D.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 4.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长度为零 B.弹簧的伸长为零 C.弹簧所受的拉力为零 D.指针的初始位置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1.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还会滚动一段距离,是由于足球具有________,但最终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____________运动。

2.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3.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B.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D.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4.回顾历史,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 )

A.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归纳出的规律 B.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 C.经过公式推导运算得出的计算结果

D.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科学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5.飞机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间隔将炸弹连续扔出飞机,那么连续丢下的炸弹在空中排列的形状是什么?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8.2 力的平衡

第一课时:合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理解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它们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F1<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5牛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和8牛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而运动,其效果可用一个大小为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的力来代替,这个力是它们的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我,超越自我! 聚焦目标一

问题1、教材图8-2-2中,谁是合力?他们相同的效果是什么? 问题2、教材图8-2-3中,谁是分力?他们相同的效果是什么? (二)合作研讨:互助合作,共同探究! 聚焦目标二

探究1、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2、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请将探究数据填入以下表格内,并得出结论。

同向 反向 力 F1(N) F2(N) F合(N)

1 2 3 1 2 3 结论: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多选)关于分力与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 B. 合力与分力的性质相同 C. 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D. 合力与分力的性质不影响作用效果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训练3、你一定会算: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多大?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训练4、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为1N,物体的合力是多少?方向如何?并用图示法表示出它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第二课时:力的平衡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和二力平衡时的特点。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要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状态。 2.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和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称为_________力。如果只有两个力平衡,则称为________平衡。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我,超越自我! 自学课本30、31页:观察与思考:

课本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各自受到的力分别是:图a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图c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a图和c图上直接画出力的示意图。

(二)合作研讨:互助合作,共同探究!

猜一猜: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

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

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

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线的末端挂钩码。

当两侧挂的钩码个数_____时,卡片平衡,如不相等,则卡片____平衡。即两侧的拉力相等。

2.保持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________平衡。只有两个力在_____________时,卡片才能平衡。

3.用剪刀从中间剪断卡片,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教材32页“自我评价”1、2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1.受4N重力的电灯悬挂在电线上静止不动,电线对灯的拉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B.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小铁片不会掉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画出小铁片的受力示意图。 6.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 ) A.人推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7.如图所示,用F=150N的水平力把重5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受到

F 摩擦力的大小为( )A.0N B.50N C.150N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D.200N

8.4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3.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物体受力条件 不受力 受平衡力 物体运动状态 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合力为0 运动状态不变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运动状 态改变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力是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物体运动的原因。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1.探究实验: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问题与探究

课本33页实验探究(图8-3-2),通过怎样的操作,才能使小铁球的运动发生如下变化?

1、由静到动; 2.由慢到快; 3.由快到慢; 4.改变了运动方向。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2)结论

1、静止的物体要想运动,必须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并且运动方向和和外力的方向相同。

2、运动的物体,若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合外力的作用,它将由慢到快。

3、运动的物体,若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合外力的作用,它将由快到慢。

4、运动的物体,若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将发生改变。

2.分析课本P.33图8-3-3并填空:

在(a)中:火车开始启动时,是由________状态到________状态;加速时,在火车牵引力的作用下,火车由______变______,当关闭发动机后,火车在阻力的作用下,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

在(b)中:弦对箭的作用力使箭飞出,运动状态是由________状态到________状态。 注:(a)、(b)这些空中选填:“运动”、“静止”、“慢”或“快”。

2.在课本P.34图8-3-4中,运动员用力拉住链球沿圆周运动,改变的是链球的运动_________。

总结: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_________,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_________。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竖直下落的雨滴,如果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雨滴将( ) A.静止在原处 B.加速直线下落 C.减速直线下落 D.匀速直线下落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1.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停止作用时,它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逐渐慢下来,最后停止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改变运动方向

2.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_______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重力。(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3.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水平拉力为0.5N。若把拉力增大到0.8N,仍使木块在该水平面上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运动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一个跳伞运动员,总重为500N,在高空下落时,速度逐渐增大,则此时空气阻力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下同)500N;若跳伞运动员以5m/s速度匀速下落时,空气阻力________500N;若他快要到地面时,调整降落伞,使伞和运动员开始减速,此时空气阻力________500N。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压强》学案

第一节 压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发生改变。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分析,人对地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桌面和斜面的压力和重力的情况,并画出这些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提出问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请您把圆珠笔帽拔去(或一端削尖的铅笔)

1.将笔尖压在一个手指上,逐渐加大压力,说说你手指的感觉。 2.用左、右手的食指去挤压其两端,你的两手指感觉一样吗?

3.切肉说说用刀刃和刀背切肉,有何区别?用刀刃,肉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明显用刀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尝试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

【猜想和假设】: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关: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1.讨论:实验应采用____________方法。要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是否有关,应保持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是否有关时,应保持____________不变, 改变____________,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及桌面器材器材,设计实验。 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显示? 器材:小方桌、砝码、泡沫塑料。

3.看图回答:

(1)比较甲、乙两次图,保持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的大小。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加以比较。 (3)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

(4)在这个实验中比较乙、丙两次,保持___________不变,只需改变___________的大小。

(5)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 【实验结论】分析探究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交流,由实验可知: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本实验中,你运用了哪种科学探究方法?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请阅读课本P.38-39回答下面问题:

1.知识回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2.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上受到的_______叫做压强。用公式表示为:P=_______,其中P表示_______,F表示_______,S表示____________。将公式p=

F变形S可得:____________可计算压力,____________可计算受力面积。公式中F的单位是_______;S的单位是_______;P的单位是_______。

3.压强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_。这是为了纪念_______国科学家____________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4.1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1.怎样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请看课本38页图9-1-6)

(1)啄木鸟通过______________来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2)吊床通过______________来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3)剪刀通过______________来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4)越野汽车通过______________来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2.请归纳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一些实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流体。

(1)请看P.38图9-1-5a图回答 由于液体有_______力,所以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2)请看P.38图9-1-5b图回答,由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所以对气球壁产生压强。

4.请看书上P.37例题并仿照完成以下练习。

(1)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的重量约2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计算砖对地

2

面的压强。

(2)一个质量是48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0.012m,他站立与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取10 N/kg)

六、聚焦目标:

压力和压强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七、课堂拓展: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1.一块砖可平放、侧放、竖放,平放、侧放、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相同,等于砖的_______,_______时受力面积最大,因此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竖放时受力面积_______,因此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

2.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大小就等于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

D.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支承面受的压强也越大 3.(08常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①载重量大的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将边长为2 dm的立方体铜块放在上表面面积为100cm的水平放置的木块上。求木块上表面受到铜块的压强是多少?(铜的密度p=8.9×10kg/m,g=lON/kg)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3

32

2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表面____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_______强。 图(a),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了水对容器_______强。图(b),容器侧壁上的橡皮膜向外凸出,说明由于水动性,对阻碍它的_______也具有压强。

物体形压有压的流

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________有压强;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________也有压强。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1、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压强计的原理:U形管两端液面差越大,说明所受压强越______。

(2)下图是都是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五幅图,除E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①如图A、B、C所示,是将探头放在水中的_______不变,改变探头的________。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____,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___。

②如图C、D所示,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探头的________相同,改变探头的_________。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图A、E所示,控制探头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改变液体的__________。结论: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_______

越大, 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__。

④本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小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图9-2-3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模型法”(液柱模型),通过该模型,得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由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液体压强与________和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据提示进行推导)

由p=F/S=_____(F=G)=____(G=mg)=_____(m=ρV)=___(V=Sh)=_____。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1.有A、B、C三个容器,分别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煤油、硫酸,且hA>hB>hC,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同,则A、B、C三容器中分别装有( )

A.水、煤油、硫酸 B.煤油、硫酸、水 C.煤油、水、硫酸 D.无法判断 2.底面积相同的量筒和量杯内倒入相等质量的水,则水对底部压强大小关系是 ( ) A.量筒较大 B.量杯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1、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液体的压强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C.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 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3、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课堂拓展:试试你的身手,你能行! 1.水库大坝总是造成上窄下宽。 2.深水炸弹到了一定的深度会自动爆炸。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时,

第三节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连通器的定义及特点。 2.知道帕斯卡原理。

3.知道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应用。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出示三峡大坝图片,

提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

学生观察图片。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1.上端_________、下部_________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是: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_________时,各容器内的液面____________。

3.三峡大坝的船闸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原理。

4.帕斯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_________________传递。

5.液压机的工作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六、聚集目标

1.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试举两例你知道的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台液压机小活塞与大活塞面积之比为1:20,如果在小活塞上加15N的力,则在大活塞上可以产生_______N的力。

课堂拓展:试试你的身手,你能行!

两端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其中A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0平方厘米,B活塞的横截面积我10平方厘米,A活塞上放上20N的物体,试问:在B活塞上至少应放多少N的物体才能使B活塞不向上运动?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学案

10.1 在流体中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的产生。 二、课前热身

如果两手各拿一张薄纸,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4-6厘米。然嘴向这两张纸中间吹气,如图所示。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你的猜想么?

三、课堂探究

导学1:鸟是怎样翱翔的

阅读课本P54实验探究,完成对应的知识生成部分。 水平的气流,能使鸟翼获得向上的_______。 导学2:伯努利原理

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纸条怎样运动,你的猜想呢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_。这个规律叫做伯努利原理。

后用是什

4.轮轴与杠杆间有什么关系?若把动力作用在轴上时,使用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为什么?

5.斜面是怎样组成的?使用斜面能省力、省距离、或省功吗?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6.为什么修筑上山公路时,总是修成“S”的?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7.斜面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对应练习】

1.若轮半径是轴半径的10倍,现把动力作用在轴上,则动力是阻力的多少倍?( ) A.10 B.1/10 C.5 D.1/5

2.斜面的长为10m,高为2.5m,若用120N的力把一个木箱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木箱重为( )

A.480N B.360N C.240N D.120N 3.若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轴上,则使用它一定会( )

A.省力 B.省距离 C.省功 D.无法确定 【拓展练习】

把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用了5s拉动5m,若斜面高为1m。(计算时g取10N/Kg)

求:(1)物体的重力;(2)拉力;(3)拉力做的功;(4)拉力的功率。

学后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学案

12.1 机械能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课前热身

功的单位是_______,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W=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和物体运动的_________都有关系,物体的________越大,________越快,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____。

2.物体由于被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________越大,被举起得越_______,那么这个物体的重力势能越_______。

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4.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能统称为机械能。

探究与练习

1.下列物体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 )

A.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 B.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 C.在空中飞行的小鸟 D.被压扁了的皮球 2.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则车和人的( )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3.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 )

A.内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

4.(1)如下图1所示,让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a.小车运动到水平表面时,___中的小车速度大。 b.___图中的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长。

c.___图中的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它具有的动能____。

甲 乙

丙 丁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它是用来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____的关系的。实验表明:丁图中的小车到达水平表面时,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___些(选填“大”或“小”)。

(3)综合第(1)、(2)的结论,可以发现: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关系,物体的________越大,_________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拓展延伸

1.装满水的洒水车,在环岛路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它在向公路两旁的花木喷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总动能将逐渐_________。

2.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各小球,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滚下,在水平地面上撞击同一地点上放的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击最远的是( )

A.滚下的铜球 B.滚下的铁球 C.滚下的铝球 D.三球撞击得一样远 3.我们看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绷床上,又被弹起的过程如图所示,请你写出演员在每一个环节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下落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 接触绷床时: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弹性势_________。

被弹起上升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 学后记:

12.2 机械能的转化 12.3 水能和风能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哦!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习主导 1.能量的转化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有,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将变小。理由是:高度越来越低,在滚下的过程中动能将变大,理由是:速度越来越快。

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弹簧水平放置,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能的一种。能量除了可以在机械能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转化外,还可以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转化。

2.水能的利用

人类利用水能的历史很久,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水能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00多年前,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轮,让流水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碾谷,我国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著作《天工开物》中,曾详细地记载了古代人民对水能的利用。(参阅课本图12-3-1水磨)

我国水能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水利资源占世界首位。水能蕴藏大约有6.8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3.8亿千瓦。可以葛洲坝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为例,说明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

3.风能的利用

风能够驱动帆船航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帆船。明代航海家郑和率庞大的船队远航非洲,所用的也是帆船。在陆地上,通常是利用风来推动风车做功,我国在1700年前就发明了风车。

现在对风能的利用,主要是风力发电。单个风力发电机的功率都不太大,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安装几十台到几百台的风力发电机组来供电。

二、课前热身

1.下列各物体中只有动能的是( ),只有势能的是( ),具有动能和势能的是( )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B.静止的自由弹簧 C.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被拦河坝拦住的河水

2.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__能逐渐减小。

3.乒乓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势能转化成_______能,与地面相碰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________能,从地板反弹起来的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三、探究与练习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下列情况中,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张开的弓把箭射出 B.秋千从_低处向高处荡去 C.汽车快速驶上一斜坡 D.用火箭把卫星发送到太空_ 3.一辆汽车在上坡过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B.它的动能不断减小

C.它的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D.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动能的减少。 四、拓展与延伸

1.汽车匀速沿斜坡向上行驶,则汽车的________能不变,_________能增大。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____,自行车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

2.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在某一水平高度匀速飞行,当它把救灾物资投下时,它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_,动能将________。

学后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71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