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建筑材料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篇一: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每次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

刚开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此,我觉得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

这次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实训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有为我的实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

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

匮乏,才体味到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有不断学习,吃苦耐劳,塌实工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极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明确今后职业生涯的目标方向,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我要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地学习与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

由于我们先前试验时严格遵守试验要求,所以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显得很是轻松。我先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整理数据,然后用接下来的两天撰写报告。虽然紧张但非常的有序。

理论结合实践。我不敢肯定我们的计算是否全部正确,但我相信我们是最认真的。至此,为我此次的建筑材料综合实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学号:11020139306 篇二:建筑材料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握这两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希望能给才进入大学并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开始执教12级建筑班开始,拿到教材后,我提前通览全书(之前也曾学科)按照学校要求,我编写了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按时按质准备教案上课,为学生讲解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每节的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都详细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是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我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把每章节的课程都先阅览一遍,对该做强调的地方做好注释,因为《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很通俗易懂,我自身的学习,再查阅相关资料,我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并加以解释,这个过程,我对每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都了然于心,知识的传达就更加容易接受,这样这个过程做到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其次,是课程内容。前面讲了我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自然讲解渐渐由前面的不连贯变得循序渐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由于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且内容理解不相同,我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下载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效果来看,我相信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了,同时也提高了其兴趣。

再次,是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书中每章节必然有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前我都做了准备,遇到重点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勾画,并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重视,遇到难点时,我一是让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多次讲解,多次提示,直到学生能理解,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以便他们能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我会在课前准备一定的例题给学生讲解,以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

最后,是布置一定的作业和试题练习。几乎在每章结束后我都会给学生分发自己准备的试卷或习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做好,他们会反过来在书中找答案,这样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并在这过程对重点难点加以消化吸收,最后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错误认识的地方,达到了课后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学方法:把教育的重点从以“传授知识”向“能力培养”转变的要求,课堂讲解与分组实践交叉进行,实现交互式教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轮流发言讲述,实现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实验、现场教学等接触实践的教学方式

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电教化、多媒体等)来提高教学效果等等,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以增长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评价:目前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并能够将理论知

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从学生考试成绩情况来看,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今后除应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一些细节知识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会在下学期注意到并加以改正。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我们应尽可能安排相应建材试验,使学生对所学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安排学生进行相应建材试验,使学生对所学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篇三:建筑材料试验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试验

一、材料的表现密度试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颗粒状材料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现体积,计算材料的表现密度,未确定材料的空隙状况提供依据。

(2)、试验方法有容量瓶法和广口瓶法,其中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本试验以砂和石子为例分别介绍两种试验方法。

2、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烘箱、广口瓶(1000ml)、容量瓶(500ml)、方孔筛(4.75mm)等

3、实验准备 (1)、将砂缩分至660g左右,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将石子筛去公称粒径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质量,刷洗干净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称取烘干的式样300g(m0),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鱼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1)。倒出瓶内的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瓶内注入冷开水至刻度线,赛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2)。

(2)石子的表观密度试验

将试样侵入饱和,

装入广口瓶中,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到水面凸出现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m1).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m0)。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m2)。

5、结果整理 (1)表观密度p`,精确到0.01g/cm3:

p`=(m0/m0+m2-m1)-at

式中:m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m1---试样、水、容量瓶(或广口瓶与玻璃片)的质量,g m2---水、容量瓶(或广口瓶与玻璃片)的质量,g

at----不同水温下砂(石子)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当温度为15℃、16℃、17℃、18℃、19℃、20℃、21℃、22℃、23℃、24℃、25℃时,相应的修正系数分别为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

(2)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若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02 g/cm3须重新试验。

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1、实验目的 (1)确定或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并根据经验评定捻聚性和保水性,来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以满足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求。

(2)测定流动性的方法有坍落度法和维勃稠度法两种。本实验介绍坍落度法。

2、主要仪器设备 坍落度筒,捣棒,小铲,铁板等。

3、试验步骤 (1) 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

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将各材料称量后,在铁板上干拌均匀。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踏住两边的脚踏板,是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2) 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用捣棒

插捣25次。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 清除筒边地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测量筒高与

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度筒题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明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与记录备查。

(4) 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黏聚性及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

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板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4、结果整理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值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修约至5mm。

二、针入度测定 1、通过实验测定石油沥青的针入度,为划分沥青牌号及判定沥青质量提供依据。

2、针入度仪、标准针、恒温水槽等

3、试验准备 (1) 将预先除去水分的沥青试样在电炉或砂浴上小心加热,不断搅拌以防

止局部过热并消除气泡,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试样估计软化点100℃.加热时间不得超过30min,用0.6~~0.8mm筛网过滤。

(2) 将试样倒入盛样皿中,试样厚度不小于3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

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1~1.5h(小盛样皿),1.5~2h(大盛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

(3) 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他外来

物,无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他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擦干。将标

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定。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砝码。

4、试验步骤 (1) 从恒温水浴中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

±0.1℃(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建筑材料心得体会在线全文阅读。

建筑材料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63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