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卷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总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 )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与其他物质的种间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可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因而速度不同 ( )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甲乙),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

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

( )5.某农场面积约140hm,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

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2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估算值偏低

( )6.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

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 ( )7.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

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试卷第1页,总8页

( )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种间关系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在增加,优势物种也一直在改变 D.群落中无论是植物分层还是动物分层,都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 )9.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

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海洋开发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

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 C.长须鲸种群捕捞量呈现明显的波动,一定程度说明长须鲸的种群数量波动明显 D.蓝鲲鲸在1928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10.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荒漠 B.草原 C.热带雨林 D.苔原 15.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B.入侵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将呈“S”型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农田中的高粱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1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

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12.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每年实行“禁渔期”,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鱼类资源再生

( )13.大豆植株的根部常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而大豆植株可为根瘤

菌提供有机营养。大豆植株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

( )14.要认识一个群落,需要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A.出生率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物种丰富度 ( )15.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2页,总8页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

( )1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

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

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 )17.下列选项中一般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地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山东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 )18.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

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小型土壤动物 边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土壤有机质(g/kg) 坡物种数 个体数 甲种植植物 乙不干预 97 8 37 9 260 28 19.8 11.9 A.边坡甲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B.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D.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

( )19.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2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群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缓慢变化过程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21.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

就不再快速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一直保持不变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试卷第3页,总8页

( )2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的改变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2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C.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能演替成森林

( )24.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土壤中各种小动物的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目测计算法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食物、空间等基础

( )25.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B.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C.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 )26.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B.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采用抽样检测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量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 ( )27.下列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围海造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28.绵阳市仙海湖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

43种。据上述材料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仙海湖动植物构成了东湖生态系统的群落 B. 调查仙海湖浮游植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 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仙海湖物种丰富度指仙海湖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 )29.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

种现象反映了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时间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22

( )30.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和3种杂草(均为1株/m),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试卷第4页,总8页

A.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可能构成捕食关系 B.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和福寿螺的密度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 )31.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种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说明图中

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 )32.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 )33.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

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等原因,导致第5-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34.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

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 )3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

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试卷第5页,总8页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 )36.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

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

3

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个/mL。

A、5×10n B、5×10n C、500n D、50n

( )37.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

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D.种群数量达到K1之后呈现动态波动

( )38.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

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5

8

A.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的特点有关 D.杀虫剂可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 )39.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下图,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①在面粉中饲养 ②在捣碎的麦粒中饲养 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

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40.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火山形成的海岛逐渐有绿色植物附着生长,称为次生演替 B.山林火灾后芒草再度长出来,称为初生演替

试卷第6页,总8页

C.不同群落最终都会达到森林阶段 D.人类可能对群落的演替施加影响 二、综合题

41.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_______、森林阶段。

42.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4)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43.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 -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

(1)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 hm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 第二次捕获的40

2

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只/hm。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__________。

(2)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_____________(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3)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_____、出生率总体水平____。

(4)长爪沙鼠喜居于干旱沙质土壤地区,常见于荒漠草原,其体内 激素水平一般较高,这是 的结果。

44.下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2

试卷第7页,总8页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

2

面积最好是 m。

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 株/m。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 结构。

45.在某栎树林中,林鸽和茶腹?主要分布在林冠层,旋山雀和煤山雀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大山雀和戴胜主要分布在灌木层,红胸鸲和鹪鹩主要分布在草被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栎树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环境,这种分布有利于降低不同种鸟类之间的________。 (2)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在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说明群落还具有________。

(3)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物种数目,可以用物种________来表示。 (4)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岩地最终可以成为森林群落,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 46.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________,湿度为________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最多。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此昆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47.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 (月—日) 棉蚜数量 (只/株) 6-l0 0.42 6-15 4.79 6-20 4l.58 6-25 261.73 6-30 1181.94 7-5 1976.96 7-10 2175.63 7-15 2171.46 7-20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基本停止了,说明种群数量达到了 。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试分析原因 。

试卷第8页,总8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卷在线全文阅读。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61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