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

*名词解释

1.新闻价值: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叫新闻价值。 2.软新闻:软新闻,有时也称为“特稿”、“人物特写”或“通讯”。力图选取某一新颖角度,并以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人物、事件、问题。

3.新闻角度: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发现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切入点。 4.新闻导语:从形式上说,硬新闻的导语就是第一段文字

5.新闻跳笔:新闻写作的一种笔法,是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和句子之间,在段落和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考点整理

一.采访时的提问技巧

1.用回忆型、封闭型问题限制回答范围(关键:让回答者的回答揭示出事物的自相矛盾) 2.提选择题型问题(无论怎么选择,都会落入问题的圈套) 3.借助第三方提问(减弱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张力) 4.设立虚拟情境

假设一个虚拟情境,然后询问会发生什么或将如何应对,即“如果?会怎么样?” 5.激将法提问

正面激将,记者希望采访对象能够表达观点、意见。 负面激将,激怒采访对象,让对方说出不该说的话来。 6.变换方式问同一个问题 7.抓关键字提问

利用采访对象回答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念继续提问。 8.问数字问题

一个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问题的假设、问题本身、对问题的回应或回答。

问题的类型。一种问题类型的分类是按照信息分类。回忆型问题和思考型问题。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

例题: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份报道计划: 你的一个新闻眼线向你报料:你所在城市的一个化工厂往一条河里排放超标的重金属,这条河是附近方圆5公里内居民的饮水源。 计划要包括:

(1)根据情报,你首先要回答自己的问题有哪些? (2)假设此事为真,你需要采访什么人?为什么? (3)用一两句话概况你采访的中心提要。

(4)为每类采访对象设计5个问题(注意提问的类型与顺序)。 第一、化工厂产生铅的工艺是什么? 第二、有没有相关的废水处理设施?

第三、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多少? 第四、化工厂实际排污铅的浓度是多少?

第五、有没有环保部门的批复,验收文件?

第一,地方环保部门,无论此部门胳膊肘子有多偏向生产企业,总还是相对超然于周围居民和企业方的第三方,先接触他们可以尽量减少利益相关方观点对你的独立思辨的影响,再者若是他们搪塞和推诿,起码其说辞是带有官方色彩的,不至于完全有违事实。

第二,周围居民,他们是情绪最激烈,最需要宣泄的一方,如果可以的话,应该让他们带你去企业排污口,搜集污水等相关证据作为充实你报道的必须内容。 第三,如果你自己都能明显感觉企业排放废水是不可能达标的话,我觉得你可以不用再采访企业,而是再次拜访环保部门,询问此事宜。 二.新闻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较重要的放在第二段,最不重要的放在最后一段,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文章内容的重要程度随着文章的发展而逐步递减。 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读者可以迅速地从文章中得到关键信息。 倒金字塔结构的缺点:读者在读完关键信息之后不再读下去。 加入影响段落是强化倒金字塔型结构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华尔街日报》体

特点: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模式,从小故事开头,总结规律或趋势并进行补充说明,结尾回到开头小故事点题。

这个故事承载了文章的主题。

核心段阐明报道的目的,这个故事为什么重要等问题。这个主题正是一个社会趋势。适合报道趋势类新闻。

三.硬新闻的导语:

1.硬新闻必须回答6要素,倒金字塔结构最能适合快速追求重要信息,导语只突出最有意义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不超过50字,字字珠矶。 2.导语强调内容与报道方向的统一 3.导语强调内容与读者需求的统一

4.无法证实真实性或报道含有对其他组织或个人的指控时,注明信息来源。

5.硬新闻的导语的“软”化。在开头加一两句话以提高新闻的冲击力。这种开头不宜过长。 6.硬新闻的导语,可以使用直接引语以引起读者注意。不宜过长。可使用部分引语。 7.印刷媒体记者在写导语时尤其要考虑时间要素、读者需求、独家性。 四.描写型导语

1.导语如果是轶事加上描写,篇幅可以稍长。如果导语只是描写而没有故事,则需要尽快进入主题。

2.描述型导语的特点: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可以描写一个人、地方或事件。 3.描述型导语的长处: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 4.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 捕捉有形的画面; 描写与主题直接有关的

批判性、攻击性报道基本不用描写 避免大段的景观描写 不要揣测当事人的心理

例题:为一篇报道写一个描写式导语,该报道说一些公寓违背城市法规把危房出

租给学生。 背景:你采访一个住在公寓顶楼的学生。他的经历类似于许多住在被称为奥瑞得邻近地区的其他学生的经历。当你爬楼梯上他的寓所时,你会注意到楼梯的扶手是用管道带加固了的。你看到老鼠和蟑螂在厨房里乱跑。那个叫特德.福利斯的学生把你带到浴室后说浴室没电。“它是一个垃圾场,”福利斯说,他是一个建筑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房子了。”这个公寓在梅因大街1032号。 四.导语修辞技巧

1.设问

以提问开头,主体部分围绕该问题展开叙述。 关键是设计好要提出的问题。 什么是好的设问? 扣紧主题 抓住兴趣点 简洁明快 2.拟人

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之“活”起来。

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说,5月4日和5日,人们将能看到慧星运行时留下的闪光物——流星雨。

在经过地球时曾使许多想看到它的人失望的哈雷慧星,本周末将降下流星雨,作为临别留念。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于》的原稿,今天将随同戈尔巴乔夫夫妇一同返回苏联。——《戈氏夫妇在英购得屠格涅夫手稿》

来英国访问的戈尔巴乔夫夫妇从索思比拍卖行购得屠格涅夫原稿《父与子》,今日将带回苏联。 3.引用

引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 注意两点:

所引用的诗词典故之类,应有可供借代之处 所借用的内容是大多数读者比较熟悉的。 真是“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久早的京城终于在“五一”节之际迎来了一场“贵如油”的透雨。??——《北京日报:久旱京城喜逢甘霖》 久早的京城,自5月1日至3口终于普降中到大雨。 4.对比

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以吸引读者。

对比修辞要求:选准对比的切入点,或发现事物的特点,或发现问题所在,用来造成径渭分明的效果。 5.直呼

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西方新闻界称其为“谈话体” 优点是:将读者拉近,造成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气氛。

1吨重的月饼你见过吗?你吃过吗?临近中秋节,在天津市家乐福超市南开店里,每天有将近5万人能一睹这个大月饼的“风采”。

——《中国商报:一吨重的“月饼王”摆进天津家乐福》 6.排比

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

好处: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 7.惊警

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适合于比较特殊的题材。 爱吃肉食的人注意了!一份最近的报告指出,每天摄取动物肉的人,与完全不吃肉的人相较,引起结肠癌的危险率相差两倍以上。美国医师威林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嗜好肉食者当心直肠癌》

讲故事新闻导语最有效的手法是:从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揭示主旨。几种常见的讲故事新闻导语可以用轶事开头,用引语、对话开头和用描写开头。无论怎样开头,记者都要记住:形式为内容服务,记者必须有一个非要讲出来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读者注意。 五.什么时候使用直接引语

1.用直接引语来支持导语、观点、或文中的信息。记者应该用引语、事实和例子来支持每个主要信息点。

2.引入一个不同的信息点。充当过渡词的功能。 3.用引语简要地概括、代替长篇的解释。

4.表达说话人对新闻事件、人物、问题的观点、态度、心情,引起读者重视。 5.使用引语或数据来证明你的形容词是有效的。 六.在文中不同位置使用直接引语 1.导语中使用直接引语

?精选最有价值、最引人注目或最让人瞳目结舌的那句。 ?硬新闻的导语一般不整句引用。

2.讲故事新闻的导语使用直接引语的方式更多样: ?为全文定下基调

?引语把读者引入到故事中,或者用一小段对话吸引读者

3.导语引用了不同人的不同观点,那么记者就有责任在文中展开这些不同观点。 4.正文中使用直接引语,要求不突兀。

5.一个信息点过渡到另一个信息点时,可以用直接引语。

6.几段内容一致的文字也可以先总结、描述或叙述,然后用直接引语对其进行支持。 7.结尾使用直接引语(能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回味) 七.用新闻背景暗示观点,提升新闻主题

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度,显示其新闻性。 (分析文章,写出一个暗示观点) 八.直接引语的巧妙穿插 插入导语

1.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2.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3.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九.新闻跳笔的三种方式

1.时间跳笔。时间跨度很大的跳笔

2.空间跳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空间和小空间之间的跳跃和联接;一是空间距离较大的两点或几点之间的联接。 3.意义跳笔。

九.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1)短段落,多分段,改掉新闻的“大肚子”病。

(2)断裂行文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十.新闻视觉化的方法 1.描写

2.对话与对话感

网上作业3:任选一个人物,进行200字的描写

周六一大早,我一如既往地来到学校门口等车去市中心上课,车辆姗姗来迟,我便和站在门口的保安叔叔聊起天来。

“孩子,什么时候放假回家啊?”保安叔叔主动展开了话题。 “嗯……要等考完试,大概在1月初吧。叔叔你呢?”我问道。 “哎,安保工作离不开人,我都好几年没有回家陪母亲过年了。”我从叔叔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忧伤。“老母亲重病在床,我也不能在床前尽孝,一家老小全指着俺媳妇儿照顾嘞。媳妇儿常说,保安有啥子了不起,工资低,假期少,不着家。俺俩为这没少吵。”

“那为什么还坚持这份工作呢?”我疑惑了。 “因为热爱这份工作,再说干了这么多年也有感情了,我就想踏踏实实继续走我自己的路,继续做好一名保安。” 3.运用比喻

十一.报道的结尾(第9节新闻报道流畅性)分析各种结尾的优势和不足

写硬新闻,话说完了,就可以自然结尾。也可以试着在最后以一句精彩、简短的直接引语结束,总结全文。软新闻需要这样的结尾: 1.首尾呼应式结尾

如《华尔街日报》体。 2.高潮式结尾

如用正金字塔结构写作的新闻,或者较短的新闻故事。

高潮式结尾:结尾就是故事的高潮。需要保证故事中有足够的悬念让读者坚持读到最后。 3.悬空式结尾

悬空式结尾:预期的结果并没有出现的结尾,突出事件的意义。通常用来报道没有正式结局的新闻故事。 4.未来行动式结尾

未来行动式结尾是在圆满给文章画上句号后,暗示下面可能会发生的事和行动或应该采取的行动。

5.事实性结尾

事实性结尾:用一则事实结束报道。注意这个事实应能有效总结全文,并能够引起关注。 现在肯德基在中国有大约800多家快餐店,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每年新增200家,而中国是肯德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利润来源。 6.直接引语结尾

如果你搜集到一个好的直接引语,它可以有效地总结、升华你报道的内容、主题,让读者思考,你也不妨用它来结尾。

前面讲的几种结尾形式——首尾呼应式、高潮式、悬空式、未来行动式、事实性结尾——都可以通过直接引语实现。 十二.新闻标题的种类

共有5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 1.主题: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在线全文阅读。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30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