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授课人:潼南二中 吴金萍
【教材分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为:实施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其语言风格一是善于排比、比喻、对比,文章富有论辩色彩;二是语言富有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文中不少名言警句被人们广为传颂。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屈”“淫”“移”“由”“诚”“命”“正”等文言词汇,积累名言警句。
2、能理解孟子的观点主张。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积累“女”“屈”“淫”“移”“由”“诚”“命”“正”等文言词汇,积累名言警句。 难点
能理解孟子的观点主张。 突破
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从而理解文本。 【教学设想】
学习本课,首先要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对文章要反复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从而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其次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提示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及《孟子》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导新课(3分钟)
古代称男子为“丈夫”那么只要是男子就能被称为“大丈夫”吗?
二、走进作者知背景(3分钟)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指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主张连横亲秦。此人巧舌
如簧,虽然作为一个使者他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但在外交场上他不讲信义,善用欺骗伎俩,为士大夫们所不齿。公孙衍,魏国人。和张仪是对手。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公孙衍、张仪他们虽然身为三国相、六国相,威欺天下,但是他们也要无条件地服从一国之长,他们的一切行为,还要根本决定于秦王、魏王的利益取向,他们的所谓“大丈夫行为”,实际上是趋炎附势、狐假虎威的没有原则的。 战国中期,面对残酷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互相兼并,孟子他没有像纵横家那样热衷追求个人的名利,而是背负时代的使命,游说诸侯,推行仁政,他憎恨兼并战争,同情人民,因此,他虽然和公孙衍、张仪一样能言善辩,却有本质区别。
三、书声琅琅品情韵
一读:(全班齐读)读准字音(3分钟) 二读:(小组抽读)读对停顿(3分钟) 三读:怎样读出气势和感情?(4分钟)
四、互帮互助通文意
(一)全文对译,解决重点字词句。(对译4分钟,印证4分钟) 1、字词理解。(学生抢答)
诚: 大丈夫: 是: 丈夫: 命: 女: 正: 由: 淫: 移:
屈:
2、句子理解。(学生抢答)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5)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讨论4分钟。印证5分钟)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出错误观点)
2、孟子怎么看待张仪、公孙衍?为什么他要如此评价二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反驳错误观点)
3、在孟子的心中,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新立正确观点)
三读:(全班齐读)读出气势和感情,品味景春和孟子语气的异同。 师:孟子用了反问的语气,对偶、排比的气势,而且还列举了女子出嫁后“三从四德”的事例来类比张仪、公孙衍之人。其目的就是表达对景春观点的不赞同,这种不赞同应该用笃定的语气和感情来朗读。 五、总结:
孟子说,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
独自行走在这天道路上。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呢?(从学习上和生活上来思考)
六、熟能生巧成记忆(10分钟)
熟读课文,根据文章结构提示背诵课文
七、作业布置
1、搜集古今中外的“大丈夫”事例。同学间交流。
2、《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内或课外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八、板书设计
景春发问——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妾妇之道 坚守仁义
孟子批驳 何为大丈夫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1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