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纸(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 10 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 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1

识字 6 画 课时 2-1 日期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读古诗。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挂图、小黑板。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二次复备、 旁注 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纸(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教 后 记 (第 篇) 2 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纸(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识字 6 课时 2-2 日期 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挂图、小黑板。 朗读课文。 二次复备、 旁注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3 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纸(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 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 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 4 个 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教 后 记 (第 篇)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57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