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新兴区北岸小学 汤红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52页例4及相应练习。 【课标要求】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这节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4《单价数量和总价》(书中52页的内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在这一节中结合乘法应用题,对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归纳总结。由于这些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学生都能能说出来,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里把常见的,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很大用途的这些数量关系加以概括整理,加深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学好这一课将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数量关系的教学承载着学生的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质的飞跃。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核心概念是单价,学生最难理解的概念也是“单价”。虽然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商品的单价有一些感知,但认识还非常模糊,对单价这一概念的内涵不够理解。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归纳、概括的能力,所以如果引导得法,学生应该能结合大量的实际素材来理解“单价”的本质意义(毕竟这在他们生活中大量存在,在他们的经验范畴之内)。但学生完全自主地抽象、概括出“单价”是指每件商品的价格”应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会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结构教学。在“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概念中“单价”既是核心概念,又是上位概念。如果理解了“单价”的内涵,学生就可以在实际情景中很轻松地理解“总价”与“数量”这两个概念,并总结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活“单价、数量、总价”经验,理解其含义
1.购物汇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妈妈到超市购物的购物小票,同学们收集了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手中的购物小票,能发现什么信息?
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请同学展示汇报)。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课真强呀,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刚才有的同学说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了单价、数量、总价。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吗?可以结合你手中的购物小票说。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没看到或用到“单价数量总价”这几个数量关系呢?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
生1: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数量,数学书最后一页印有“定价:4.40元”,就是这本书的单价;宣传海报上印着:美的电风扇特惠价125元,这是每台风扇的单价。生2:我在超市买东西时用到过这个数量关系,其中8.00元是单价,6是数量。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抽象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 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有关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单价数量总价) 二、尝试探究 探索规律 1、出示例5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请同学们看例5,指名读题,你能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你能说出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是什么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回答。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过的问题,同学们能独立解答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两名同学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设计意图】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之后,及时给出一组条件判断,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2、解决简单问题,初步理解数量关系
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两个问题的共同点?
2、根据你的发现,试着说一说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有的关系? 3 、结合例题说一说三者的关系。
生1:“一共用了多少钱”是用“每件商品的价钱”乘“买了多少件”得到的。
生2:每件商品的价钱乘以买了多少件等于购买这种商品一共用了多少钱。??板书:每件商品的价钱×买了多少件=一共用了多少钱。师:我们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件”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
生3、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求一共花了多少钱?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小结:单价×数量=总价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量关系。在购买商品求总价时,就可以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决。
现在,老师这就有几个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巩固练习: 填一填 羽毛球 运动鞋 运动服 单价 7(元) 100(元) 200(元) 数量 10 (个) 7(双) 3(套) 总价 (元) (元) (元) 在解决问题时,不全是求总价的问题,有时候,也要求单价或数量,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说一说怎样求单价和数量吗? 总价÷ 数量=单价 总价÷ 单价=数量 练习: 我来试一试
一个排球50元,买7个,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数量关系: 算式:
一共有350元,每个排球50元,可以买几个排球? 数量关系: 算式
一共有350元,要买7个排球,每个排球多少钱? 数量关系: 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内 全课总结:通过讨论和探究,我们总结出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结合板书):这些关系式都是和购买商品有关的问题。根据单价、数量,可以求总价,用乘法做。根据总价、数量,可以求单价,用除法做。根据总价、单价,可以求数量,用除法做。我们要想求其中的一个量,必须要知道几个量呢?
今后,当你遇到这一类问题的,就可以运用这些关系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高。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 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3)一张门票的价钱为54元,买5张门票需要多少元?问题求的是( ) 2、填一填 (1)( )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2)买了3件衣服花的钱可以看成( )。 (3)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 ),它的数量关系式是( )。 (4)10元钱买了5本练习本,分别可以看成是( )和( )。 3、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式解答。
一双儿童鞋25元 买5个小足球 买3千克糖 买4双儿童鞋 买4支铅笔 每千克糖16元 每个小足球8元 一支铅笔5角
小结:根据问题选择有联系的条件。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小胖去文具店买文具,不下心把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笔记本每本多少元吗? 钢笔一支75元,小胖买了一支钢笔和一些笔记本一共花了183元,一本笔记本多少元? 小结:应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两步、三步应用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5、一袋牛肉干售价9元,买了5袋。
1、需付多少元?
2、72元能买几袋牛肉干?
3、一个月后,72元能买9袋,牛肉干的价格是涨价了还是降价了? 72÷9=8(元) 8元<9元
答:牛肉干的价格是降价了。 9袋> 8袋
答:牛肉干的价格是降价了。
小结:总价相同,数量越多,单价越少。
【设计意图】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建模思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丰富的,复杂的。题包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比较,而且第2种方法明显简单,体现了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点。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回顾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探究的“结构”: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从上位的数量关系到下位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五、布置作业:第54页练习九,第7题(1)。 第55页练习九,第8题。
【板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
例5、 篮球每个80元, 鱼每千克10元, 买3个要多少钱? 买4千克要多少钱? 80×3=240(元) 10×4=40(元)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 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