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第一课 变化的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线条的形状,了解其特点。
2.创造性地运用线条,体验造型乐趣。
重点难点:
1、了解线条的变化规律。
2、绘画创作中各种线条的运用。
教具手段:教师用勾线笔、彩笔。学生用勾线笔、彩笔、彩纸。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线条的形状,了解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了解线条的有关作用
1.生活中还有哪些线条,添画出来。(教师依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2.分析线条外形,了解其变化规律。
线条不仅可以用来表现各类物体的造型,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例如,用力画出来的线条像笔直的大树,多么正直无私;轻轻松松画出来的线条像散步,多么悠闲自在;到处流动、急促滑行的线条像在跑步、溜冰,多么快乐;慢吞吞的线条像小老头走路,一点一点的线条像雨滴,一起一伏的线条像波浪,旋转线就像蜗牛壳。有的线看上去很平静,有的像在运动,有的线看上
去很烦躁?? 3.给线条取名。
引导学生根据线条的外形特征为线条取名。如:直线、粗线、
细线、虚线、垂直线、地平线、曲线、参差不齐线等。
4.找线条。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线条,请找一找你看到的线条或说说你曾经看
到过的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化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教材内容 二、完成预习学案 二、 教学课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2)理解金属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水、氧气的反应)。 (3)了解钠的重要氧化物---过氧化钠(颜色、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方法,体验怎样更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2)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实验的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方法对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三、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案例是新课标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内容,高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学生在初中已认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在认识这些物质性质的过程中用到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本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使学生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金属钠具有金属的通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它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也适用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案例。本节教材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明线,学习金属钠的性质为暗线。 教学重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及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很多钠的相关教学资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钠的实验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搜索下载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flash课件,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增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 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主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色、味、态及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与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观察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对氧气与金属钠的反应探究活动,体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条件等变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解、引导、归纳、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利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出反应的产物,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规范学生实验习惯,体验实验条件的改变可能会改变反应的产物。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新课程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性质的方法。 五、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应用教材P9“交流·研讨”: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提示: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氧气 氢气 锌和铁 盐酸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观察和实验法 非金属(通性) 金属(通性) 酸(通性) ???? 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 让学生整理与回忆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本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回忆,整理初中学习化学知识积累的已有经验,从而引入新课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 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案例:对金属钠的研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想象空间。 【百度搜索】趣味实验“滴水生火”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TUyMDY4.html “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2.实验探究,掌握性质 (1) 展示盛有钠的试剂瓶,观察金属钠的颜色状态并思考其保存方法 【百度视频】钠的光泽和硬度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vyTxWYetMA/ (2) 演示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并观看视频 【百度视频】钠与水的反应 http://6.cn/watch/3835381.html 提示学生观察任务:①钠浮在水中所处的位置及形状变化②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③水溶液的颜色变化④推断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并解决前面提出的钠的保存方法。 这样既体现实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又能加深印象。学生在亲身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和体验实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学会从哪些角度观察反应现象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 ①用小刀切开金属钠观察切面的颜色及颜色变化情况(规范实验习惯) ②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 【百度搜索】钠在空气中燃烧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FnykOrinSQ/?fr=rec1&FR=LIAN 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实验的探究活动,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知道有些反应实验条件不同其产物就不同。 ③比较Na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 【百度搜索】Na2O2与水反应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v/b/24336576-1645077660.html 探究教材P19“练习与活动”第3题 ,根据实验内容,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该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对比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初步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关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4)钠在氯气中燃烧 .【百度搜索】钠在氯气中燃烧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MiUebh34OI/ (5) 钠与硫反应 【百度搜索】钠与硫反应视频 http://www.56.com/u38/v_NDMyNTY2NzI.html (6)拓展提高: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百度搜索】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3MDk1NTEy.html (7)自学阅读,掌握钠的存在、保存与用途 ①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 ②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③钠的用途 【百度文库】钠的用途 http://wenku.http://m.wodefanwen.com//view/8b4c8d5abe23482fb4da4c91.html 教材P12 “交流·研讨”:应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铁的性质 一种单质如果属于金属单质,讨论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是,一般能和非金属单质(O2、Cl2、S等)、水、酸、盐等反应以及其他特性等。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大部分非金属单质以及包括水在内的化合物反应,说明钠是一种极为活泼的金属。 四、课堂小结,深化知识 学生自我小结,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升华,从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散解决难点 五、课堂练习 1.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比较 C.观察 D.分类 2.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 B.钠是一种灰色的固体 C.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土扑灭 3.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4. 将同样大小的金属钠,分别投入到①MgCl2溶液、②饱和NaCl溶液中,各发生什么现象?在上述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 1、课本P18 第1题 2、完成学案上的课后巩固练习 六、 教学反思 在本课例的教学中,我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明线,学习金属钠的性质为暗线。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侧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即初步学会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钠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用眼、手、耳、脑、嘴及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从而学会分享和合作,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这节课由于实验多,合作讨论多;习题训练较少。真正进行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合理安排时间、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协助学生归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还要布置好课后习题做好知识点的巩固。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学校: 姓名: 职称: 电话: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这个不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