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改字》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陈识欢
教学目标
1.学会一个生字“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默读课文,尝试运用看注释、猜读、查工具书等不同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4.模仿《荆公改字》 ,用文言写黄庭坚“用”字的修改过程。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尝试运用看注释、猜读、查工具书等不同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借助已有经验,运用猜读的方法弄懂难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11推敲 荆公改字
一、解读课题学“荆”字
1.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题)
2.师指题目:题目中的“荆”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讲一讲?(“荆”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3.(指板书)“荆公”指谁?知道吗?(王安石)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前学过《泊船瓜洲》知道“京口瓜洲一水间”是王安石写的;注释中写了王荆公就是王安石。)
二、变换方式“读”课文
1.(出示课文)《荆公改字》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字不难认,只有“荆”一个生字,请大家自由出声读一读。(生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师酌情指导。
2.古人写文章,是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点击课件)竖排的《荆公改字》,你们会读吗?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在心里跟着读。
3.古人写的文章,不但竖排,而且没有标点,这样的《荆公改字》,(课件出示竖排无标点课文)你们会读吗?这可更有难度了!男同学一起读,女同学在心里读。
4.古人写的文章,不但竖排,没有标点,而且是繁体字,这样的《荆公改字》,你们还会读吗?(课件出示竖排无标点繁体课文)这回可更有挑战性了!都来试试?
三、尝试猜读“解”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这么一遍一遍读,课文也能好懂一些。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读懂课文,请大家看学习指南(课件出示):
(建议6分钟) 个人学习任务:尝试各种方法,读懂句子。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了解句子的大意,并完成学习卡片。 2.先完成的同学可以到发展学习区取发展学习卡片。 老师的建议:大胆尝试运用猜读的方法弄懂难句的大意。 1
谁来读一下?(指名)都清楚了吗? 大家看一下学习卡片,“找出你可能读懂的一处语句,尝试着弄清楚它是什么意思,写在下面”,课文一共三句话,你就选择其中一句,不抄句子,直接把意思写下来。“回想一下你是怎么思考的,写在下面”,就是把你弄懂那句话的方法、你的思考过程简单而清楚地写下来。明确了吗?开始学习吧。
2.个人学习。学生认真完成学习卡片,教师巡视、指导、记录。
3.集体交流。看到多数学生完成学习卡片时,老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好,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学习卡片了,接下来我们围绕学习卡片集体交流。
谁先来说说你尝试着读懂了哪句话,你是怎么读懂的?谁也关注了这句话,有补充吗?师相机板书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已有经验)猜读、查工具书。
(1)“初云……始定为绿”
生根据注释疏通“初云……始定为绿”的意思,师强调:文中的“初”“复”“旋”“始”(板书: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意思?(最初……再……又……才)就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哪些词呀?(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王安石首先圈去“到”改为“过”,然后改为“入”,接着改为“满”,最后改为“绿”(板书:到、过、入、满、绿)。
(2)“凡如是十许字”
①生猜读“凡如是十许字”的意思。师强调:有注释,我们可以看注释,没有注释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借助已有经验推测、猜读,这是读懂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②光是推测、猜读还不够,为了准确理解,我们还有必要查工具书加以验证,扎实掌握。学习古文,《古代汉语词典》是很重要的工具书(出示),有没有带《古代汉语词典》的?现在带《古代汉语词典》的同学快点查一查“凡”的意思。
没带的也不要紧,老师把古汉语词典中“凡”“是”“许”这几个字的解释呈现在幻灯片上(点击课件),大家看看选哪个解释更合适。先看最简单的“许”,“十许字”中的“许”选哪个解释?(表示约计的数量),“十许字”就是——十多个字。再看“是”,“凡如是”里的“是”什么意思啊?(这样)排除法,其他解释放到句子中都说不通。再看最不好理解的“凡”,怎么样?查《古代汉语词典》的同学查到没有?选哪个解释?(生说)说说你的理由。咱们大家也都看到“凡”的这些解释了,你们怎么看?(a“许”已经有约计的意思了,再把“凡”解释成“大概”就重复了。b前面写了王安石这么改那么改,到这里就是总结一下,一共像这样修改了十多个字,所以选“一共”更确切。c这里要突出王安石修改这个字改得特别多,非常用心地推敲。d古文当中“凡”大多数情况都解释成“一共”。)
③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明确了,“凡如是十许字”意思就是—— 一共像这样(修改了)十多个字。
(3)这回课文都读懂了是吗?那么,老师说句子的意思,你们能诵读出相应的句子吗?(师生文白对读)
师:王安石有一首绝句写道:“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吴中有个读书人的家中,收藏着他的草稿,(生: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师:起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 (生:初云“又到江南岸”,) 师:画圈删去“到”字,在诗文旁边批注道“不好”,改成“过”字。(生: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
师:再圈掉而改作“入”;(生:复圈去而改为“入”;)
2
师:随后又改作“满”。(生:旋改为“满”。) 师:总共像这样修改了十多个字,(生:凡如是十许字,) 师:才确定为“绿”字。(生:始定为“绿”。)
(4)熟读便于理解,理解利于背诵。课文学到现在,有没有谁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我们一起试一试,可以看黑板上关键字的提示。(配乐,生齐背)
四、尝试运用“写”文言
1.同学们,你们刚才不仅把这篇文言文读顺了、读懂了,甚至还试着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可是这还不够,冰心在《忆读书》一文中写,她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文很有帮助,其实我们也可以在读了文言文后尝试着写一写文言文。
2.(点击课件)老师课前找到了黄庭坚改诗的资料。谁来读一下?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是黄庭坚写的一首律诗,其中,“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一句中的“用”字最初为“抱”,先后改为“占”“在”“带”“要”,最后改为“用”。
请你模仿《荆公改字》用文言写一写黄庭坚“用”字的修改过程,用上“初、复、旋、始”。
(到发展学习角拿发展学习卡片)这其实就是我们发展学习卡片上的任务,一会同学们可以到这里取回去做。之前已经完成了发展学习卡的同学举手,(到作业角拿作业卡片)你们可以完成今天的作业卡片。
生完成仿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点。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评点。
3.看看,我们小学生不仅能读懂文言文,也能写出文言文了!语文学习就是这样,读了、积累了还要尝试着用一用,有意识的运用往往是最好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对照品读“写”发现 书下交代了这篇文言文的出处,一起读。(生读)洪迈在《诗词改字》一文中,写完荆公改字后也写了黄庭坚改诗的经过,大家看:(课件出示,师读)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夫如此。
请同学们对照着读一读洪迈写的诗词改字的这两个片段,看看你都有什么发现?把你的这些发现写在作业卡片上。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11推敲 荆公改字
看注释
到 过 入 满 …… 绿
查工具书
3
联系上下文 初 复 旋 始
猜读
已有经验
《荆公改字》学习卡片 五年 班 姓名: 请你读一读《荆公改字》,找出你可能读懂的一处语句,尝试着弄清楚它是什么 意思,写在下面。 回想一下你是怎么思考的,写在下面。 《荆公改字》发展学习卡片 五年 班 姓名: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是黄庭坚写的一首律诗,其中,“归燕略无三月事,高 一句中的“用”字最初为“抱”,先后改为“占”“在”“带”“要”, 蝉正用一枝鸣” 最后改为“用”。 请你模仿《荆公改字》用文言写一写黄庭坚“用”字的修改过程,用上“初、 复、旋、始”。
4
《荆公改字》作业卡片 五年 班 姓名: 洪迈在《诗词改字》一文中,写完荆公改字后也写了黄庭坚改诗的经过: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 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 夫如此。 请同学们对照着读一读洪迈写的诗词改字的这两个片段,看看你都有什么发 现?把你的这些发现写在下面。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吉林-《荆公改字》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