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合方法:利用GPSC级点成果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经检验,模型内符合精度 为士5 cm。
[问题]
1.GPS C级网观测最少需要布设几个同步环?获取多少条独立基线?
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
37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该同步环各坐标分量及环坐标闭合差。(结果取位至0.001 m) 3.简要说明建立本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流程。
[参考答案]
1.根据题意,本项目采用边连式,接收机为3台,先将10个C级点与3个B级点联测共13个
点,需要布设13 — 2 = 11个同步环。
每个三边同步观测得到3 — 1 二2条独立基线,共有独立基线2X11=22条。
2.根据题意,同步环各坐标分量为
Wx=U 876.383 — 7 285.821 — 7 590.560 = 0.002(m) Wy=?2 631.812 + 14 546.403-17 178.218= — 0.003(m)
Wz==8 104.319 —15 378.581 + 7 274.257=—0.005(m)
环坐标闭合差为
Ws =vWiTWi+Wr = 0.006 m
3.建立本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流程:
(1)将测区内C级点与GPS国家B级点联测得到各GPS点的坐标和大地高。 (2)将测区内的GPS点与二等水准点进行联测,得到各GPS点的1985高程成果。 (3)由以上成果根据(=//一/?,得到各0卩3点的高程异常。 (4)根据函数 fi?jc
=ao +aia:+a23?+a3X?
+a?xy,列出拟合方程为
Cy =0 -\\-a2yi -\\-azx] -?a?y] +。5工,.3?
式中,?,为高程异常,(:?,,3? )为CGCS 2000坐标系下i点的坐标,选取在测区均句分布的特
征点代人方程,求解参数〇。、〇1、“2、“3、?14、口5,得到该区高程异常模型。
(5)将多余点代人高程异常模型,以?的不符值来评价模型精度。
[复习重点]
大地测量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大地控制网、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 化、坐标转换、大地测量数据库等生产技术环节。其中,考查要点有:
(1)各种大地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分级、作用、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技 术要求、内业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成果提交等相关内容。
(2)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部分主要掌握基本概念、精化方法、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以 及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和精度检验。
(3)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主要掌握基准站网的组成、分类与布设原则、基准站建设、数
据中心以及基准站网的测试与维护。
(4)坐标转换部分需要掌握坐标系的分类、坐标转换模型和坐标转换流程。
在大地测量技术规范方面,要重点阅读GB/T 18314—2009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 术规范〈、GB/T 23709—2009〇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 28588—2012〇全 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GB/T 12897—2006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范〈、GB/T 12898—2009〇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等相关的大地测量规范。对规范中涉及 的技术设计、技术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等内容应重点掌握。
第2章海洋测绘
[大纲要求]
(1)根据项目要求,确定海洋测绘内容,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控制测量,并进行测区深度基准面的联测传递。
(3)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定位、水深测量,并对测深结果进行必要改正,获得海道和海
底地形测量成果。
(4)根据技术设计,确定海图的类型和投影方式,进行海图制图综合,并按照海图图饰制作海图。 (5)根据海洋测绘项目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
查、验收和归档。
[案例分析]
§2.1海洋测量
2.1.1知识要点
海洋测量主要涉及海洋测量的内容、技术设计、控制测量、潮沙观测、测区深度基准面的联 测传递、水深测量和测深改正、质量检查及成果提交等技术环节。
2.1.1.1海洋测绘的任务和内容
海洋测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海面水体和海底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获取包括 大气(气温、风、雨、云、雾等)、水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潮沙、波浪、海流等)以及海底地形、 地貌、底质、重力、磁力等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绘制成不同目的和用途的专题图件,为航海、国防 建设、海洋幵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海洋测绘主要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跃层测量、海洋声速 测量、海道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图制图、海洋工程测量等。
海道测量在海洋测量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海道测量的任务是进行水深测量和海岸地形 测量,获取海底地貌、底质情况和航行障碍物等资料。海道测量的主要内容有:①控制测量; ②水位观测,确定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和计算水深测量时的水位改正;③水深测量、助航标志 的测量、航行障碍物的调查探测、水文和底质测定等;④海岸地形测量。
2.1.1.2海洋测量基准
海洋测量基准包括大地(测量)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等。
(1)坐标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
(2)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和墨卡托投影。
(3)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 39
(4)深度基准:理论最低潮面。 2.1.1.3海洋测量技术设计 海洋测量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测量目的和测区范围。
(2)划分图幅及确定测量比例尺。
(3)确定测量技术方法和主要仪器设备。 (4)明确测量工作的重要技术保证措施。 (5)编写技术设计书和绘制有关附图。
技术设计工作步骤分为资料收集和分析、初步设计、实地勘察、技术设计书编制四个阶段。 其中,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为:
(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求。
(2)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3)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以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 (4)各施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类型及数量。 (5)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里程、航行障碍物的数量。
(6)海岸地形测量的图幅、面积及岸线长度。
(7)作业所需的各种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
(8)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计算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 (9)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提出适当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技术要求。 2.1.1.4海洋控制测量
海洋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按平面控制精度,海 洋平面控制点分为海控一级点(/fl)、海控二级点(//2)、测图点(He)。海控点的分布应以满 足水深测量和海岸地形测量为原则。海控一、二级点布设的方法主要采用GPS测量、导线测 量和三角测量,测图点可采用GPS快速测量法、导线、支导线和交会法测定。
海洋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 测量等。
2.1.1.5深度基准面的确定
海洋测深是确定海底表面至某一基准面的差距。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基本原则如下: (1)充分考虑船舶航行安全。
(2)保证航道或水域水深资源的利用效率,衡量航道水深资源利用率的尺度就是深度基准
面保证率。
(3)相邻区域的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我国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深度基 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
2.1.1.6海洋测量定位
海洋定位通常是指利用两条以上的位置线,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的方法求得海上某点 位置的理论与方法。海洋定位的方法主要有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导航定位、水声定位。
2.1.1.7水文观测
海洋水文观测是指在某点或某一断面上观测各种水文要素,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 理的工作。主要观测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含沙量、化学成分、潮汝、潮流、波浪、声速等要素,
40 测绘案例分析
为编辑出版航海图、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海洋工程设计以及海岸变迁和泥沙嫩积等海洋科学研 究提供资料。
2.1.1.8水深测量
水深测量的主要方法有测深杆、测深锤(水蛇)、单波束回声测深、多波束回声测深、机载激 光测深等。水深测量的工作流程包括水深数据采集、水深数据处理、水深成果质量检查、水深 图输出等。
2.1.1.9水下地形测量
1.潮位站布设和潮位观测
潮位站布设和潮位观测的技术要求有:
(1)潮位站布设密度应能控制全部测区的水位变化。相邻潮位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 潮高差不大于1 m,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 h,潮汝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高差、潮时差变化较大
的水域,可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附近增设临时水位站。
(2)潮位观测间隔应至少30 min观测一次(于整点和半点记录),高、低平潮及其前后1 h 和水位异常变化时,每隔10 min观测一次,并读至厘米,时间读到整分;水位观测误差不应大 于2 cm;顾及测区潮时差影响,当采用双站或多站改正水位时,潮位观测时间长度应比水深测 量作业时间提前并推后各1 h。
(3)深度基准的确定。潮位站的水位应归化到深度基准面(理论最低潮面)上。长期站深 度基准面可沿用已有的深度基准,由相邻的高程控制点进行水准引测,也可以利用连续1年以 上水位观测资料通过调和分析取13个主要分潮采用弗拉基米尔法计算。短期验潮站和临时 验潮站深度基准的确定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潮差比法、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4个主分潮 与L比值法,由邻近长期验潮站或具有深度基准面数值的短期验潮站传算。当测区有2个或 2个以上长期验潮站时取距离加权平均结果。
2.测量准备
测量前准备工作的注意要点有:
(1)仪器测试,包括GNSS稳定性试验、测深仪稳定性试验、多波束安装校准和其他仪器 测试。
(2)测线布设,包括多波束主测线、单波束检查线和障碍物加密扫测等测线布设间距和方向。 (3)船舶静、动吃水测量。 3.测量过程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要点:
(1)声速剖面测量的相邻声速剖面差值应不大于1 m/s。 (2)多波束测量实施与质量控制。 (3)岸线测量方法。 (4)障碍物加密探测实施。 4.测深数据处理
测深数据处理中重点注意以下要点:
(1)定位、姿态、航向、潮位、声速等原始数据检查和粗差劍除。 (2)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虚假信号劍除。
(3)多波束数据编辑定位、姿态、航向、潮位、声速等各项合并和改正。定位数据合并: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案例分析(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