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第五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三部分 典例解析
[例1]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A.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解析]图片反映了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正常化,中苏关系由友好到破裂到再次和好的过程。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答案]A
[例2]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第一幅图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的政策
②第二幅图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第二幅图握手的主角是卡特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第二幅图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二幅图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尼克松访华促成的。 [答案]D
[例3]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貌,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解析]“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不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答案]A
[例4]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非洲三国。此次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 A.日内瓦会议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B.亚非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排除A项。C项与中非之间的交往无关,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与中非交往无关,排除D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例5]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缔约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故答案为D。 [答案]D
[例6]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解析]①重返联合国1971年;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③参加万隆会议在1955年;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 [答案]A
[例7]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排除法来解答此题,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所以排除④,排除答案B、D。选项A、C的区别在于①②选哪个,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从49个攀升到112个,中国外交打开了全新局面,因此答案是A。 [答案]A
[例8]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解析]三个世界理论是毛泽东70年代提出的;美苏关系在60年代是紧张关系;D与题干不符,因此选择B项。 [答案]B
[例9]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 [答案]C
[例10]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时间1971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应该理解为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A项是在1954年,B项是在1972年,C项是在2001年。 [答案]D
[例11]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基于( )
A.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B.履行《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C.共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作用 D.中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新时期中国外交旨在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 [答案]D
[例12]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 )
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是世界唯一有权采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中国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参与维护和平的工作说明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A
[例13]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解析]题干中限定时间是1954年,第26届联大是1971年,A错;中苏建交是1949年,B错;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C正确;亚非会议是1955年,D错。 [答案]C
[例14]对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毛泽东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正确的理解是( )
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坚定地代表第三世界的利益,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例15]“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常化。”20世纪70年代初,田中角荣说这句话的直接原因是( ) A.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B.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已恢复 D.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解析]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B项错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回复是在1971年10月,田中角荣访华是1972年9月,C项错误。 [答案]D
[例16]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人还要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敌视和遏制政策,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例17]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体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合理建议从而达成和平协议可知。 [答案]B
[例18]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解析]1955年召开的万隆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完全自主的洲际大会。 [答案]B
[例19]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和欧盟的主要区别。欧盟是一个地区性的经济政治合作组织,它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而上海合作组织不是经济政治合作组织,不可能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所以A项是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欧盟和上海合作组织都有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故都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B项属于两个组织的共同点,可以排除。两个组织都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也都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D两项也是两个组织的共同之处,因此可以排除。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答案]A
[例20]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出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题干中是联合国安理会上的议案,表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一种态度。排除③,因为“维和行动”是指派出军队维护某一地区、国家的和平。 [答案]C
[例21]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体现为( )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题干中的“一条线“战略是指1973年中国提出的联合一些国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外交策略。外交战略的”转变“是指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对外政策表现为独立自主、实行不结盟政策,D项为正确答案。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方针;B项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是进入20实际90年代后我国积极推进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参与APEC、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答案]D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命题素材,通过相关材料呈现了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背景、场景,契合时政热点。
第1问,“特征”要依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从本质上概括回答;原因则要放在50年代初的世界形势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第3问,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呈现,比较新颖,四件大事合作与冲突各具其二,较为明显地进行了提示。
第4问,要关注时政,熟悉常用的外交、政治术语。 [答案](1)特征:对抗。因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例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科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2)材科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解析]第1问基本方针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目的主要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回答。当时的国际形势突出特点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
第2问重大成就根据三则图片回答。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包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打破了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等。
第3问根据材料三概括,2001年我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双方结伴不针对第三国。
第4问要求回答我国一贯的外交基本方针,基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认识可从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各国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等方面回答。 [答案](1)方针:“一边倒”。
目的: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中苏两国人民团结友谊。
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3)新变化: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 (4)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例29]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方面“一边倒”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新中国初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本题考查的是“一边倒”方针确立的原因,这就要结合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新中国的性质和外交目的来回答。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对新中国的诞生,一方面,“整个世界,除了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个伟大的胜利,没有不欢欣鼓舞的”;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它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态度,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军事上实行威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表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该外交方针的施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例30]简述中美关系从敌视到正常化的原因。 [解析]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可以从中国和美国各自当时的国内情况进行分析。而决定中美关系缓和的根本原因,是中美之间的利益关系。美国对新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中国的敌视,是因为美国认为新中国的成立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而中美关系的缓和又是因为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要注意具体原因与根本原因相结合,全面阐述与分析。
[答案]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美国的敌视,并被美国当成在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是左右中美两国关系演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和主要原因。不同的政治制度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为此,美国扶持国民党政权,长期阻挠中国的统一。共同的国家利益使两国关系接近。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受到来自外部环境苏联共同威胁时,终于相互妥协,改善双方关系。上述两个因素中,国家利益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具体原因: 从美国方面看:
(1)冷战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但在6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苏联重建它的全球势力,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2)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对外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从中国方面看:
(1)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中国拓展外空间,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共同的国家利益的要求下,开始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历程。
[例31]简要阐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作用。
[解析]2001年由中国推动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在分析其作用时,要结合上海合作组织诞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的促进发展,该组织在国际形势的和平稳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该组织成立的里程碑意义来回答。要注意调动对该组织的了解和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
[答案]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信心 放心 省心 开心
www.gzxedu.com
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作出了贡献。
固知新教育网-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固知新教育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五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典例解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