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2.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文本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3.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散文《雪野里的精灵》,对文本语言的文采之美进行分析。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写作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者只有首先过了语言关,才能形象、生动地叙事,才能优美、动人地抒情,才能深刻、精辟地说理。这样,你的文章读者才会喜欢、爱看,编辑眼睛会为之一亮,阅卷老师也会因有“亮点”而打高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黄庭坚说“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所以,本期独眼龙要特别地提醒同学们,作文除了要注意材料、立意和构思外,还须尽量做到语言有文采。
我们先来看看湖南地质中学刘有志同学《壶瓶之秀》中的一段文字:
一座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头,一眼望去,灰绿、墨绿、深绿、油绿、浅绿、嫩绿,无所不绿,绿中有绿,层层叠叠,整齐的林木有秩序地排列在山头,像一支一支穿着绿色军服的威武之师。
这就是有文采的语言。作者像一个高明的小画师,精心调配他的色板,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壶瓶山绿海中的不同层次。让人称道的是,在短短的百来字的文中,竟连续用了10个绿字,观察既细致,词汇亦丰富,美景美文,赏心悦目。
隐忍是司马迁为完成《史记》一书,含垢忍辱,隐忍而行,终成一家之言,为后人敬仰;隐忍是刘邦鸿门宴上谦卑而行,随机应变,蛰伏关中,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隐忍是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铸造“天下三分”的精彩。
这段文字选自山东莱芜市第二中学李新同学《刚强如水隐忍如山》一文。语言干净利落,言简而意丰。例举了三个人三件事,全部文字却不到100个,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一系列成语及四音节词组的成功使用,它不但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度,而且音节匀称,节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觉得口腔是舒服的”(老舍)。我们很多同学作文,要么无语可说,要么写出来干巴巴的了无韵味,重要的一点即是语言学习、积累的不够。学英语尚且知道要多背单词,母语的写作岂能不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贮存。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则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简单为生动,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格也是一种使文章妙趣横生,文采斐然的好方法。如写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老舍)。我们再来看看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文化的性格》中的一个语段: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若江南文化是李白的清新俊逸,西北文化则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西北文化则是东坡的超旷豪放;若江南文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乐器,若江南文化是幽咽欲泣的二胡,西北文化则是悠扬嘹亮的唢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学概论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