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背景) (投影显示或播放香港回归视频)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二)作家作品 本新闻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都新华社记者。 (三)整体感知 1、课文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学生可在阅读后归纳各段大意。再以标题解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别了"的深层涵义。 1997年7月1日凌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香港回归,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个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而这篇消息却独胜一筹,仅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本文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而在另一面,读者看到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2、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照新闻的结构可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报道。 (学生据文回答时间、事件、意义) 第1层(第2~4段),港督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2层(第5~7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3层(第8~9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第4层(第10~11段),"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四)研讨问题: 1、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2、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5、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6、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7、"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时间为什么要具体到"零4天"?
(五)文章主旨: 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练习: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关于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