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二、抒写自我、任情适性的审美取向
晚明时期,正统程朱理学遭遇王学反传统的挑战,受此影响,公安派、竟陵派提出文学创作应随时变,破除陈规陋习,抒发个性,强调表现自我。袁宏道明确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诗》)这表现出作家主体意识的愈来愈强烈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文人与山水的关系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不再把自然山水仅看作是异己的客观存在,而是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有其内在的生命运动形式,是可与之相互交流的”[2]。至此,晚明山水小品文冲破“文以载道”的桎梏,从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传统的价值观中解放出来,注重以审美的眼光从自然山色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愉悦,以一种轻松、空灵、任情适性的姿态尽情抒写个性情怀。《西湖七月半》写景笔墨甚少,但所写月、山、湖、荷花都是有活力、有性情的,蕴含作者对自然山水独有的感受。与一般人不一样,在张岱看来,西湖之美恰在喧嚷纷扰之后一切归于宁静之时,之前游人所作种种不过是故作姿态、附庸风雅、赶凑热闹的“俗”举。当游人散尽,西湖重现光洁秀美,“吾辈始舣舟近岸”,“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品茶赏月,适意随性,才是文人雅士的真情趣、真高雅。山水的情趣是各异的,这既不同于柳宗元《永州八记》借景以寄谪居孤愤之凝重,也不同于欧阳修《醉翁亭记》寄情山水与众乐之悠然,而是作者对于山水的独特、细微而深切的审美感悟,宁静之心与清幽之景达到和谐交融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清高情怀。这一独特的审美解悟是其他晚明山水小品文难以达到的。
三、艺术风格的整合与嬗变
张岱的山水小品文在广泛师承、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成风格。“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侗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有一种空灵晶莹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祁彪佳《西湖寻梦序》)既能整合他人长处熔于一炉,又能避之流弊,不为前人所囿,兼诸家之美,嬗变为一体。《西湖七月半》全文不到七百字,却以三言两语勾勒出月影湖光中的世态众生、各色各等的看月之人,文体灵活,篇无定格,往往触笔成趣、到手成文,语言灵动起伏、清新简洁、饶有情趣,刻画细致入微、写人生动传神。如“左顾右盼”、“呼群三五,跻入人丛”、“装假醉,唱无腔曲”等片语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游人的看月情态。另一方面,文章也极富调侃意味,以轻松、诙谐笔调嘲讽了那些俗不可耐而又附庸风雅、赶凑热闹的游人,如写杭人游湖的“避月如仇”、“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蒿击蒿,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等。全篇风格既有公安派之清新流畅,又杂有竟陵派之冷峭、王思任之诙谐善谑,雅俗结合,颇见功底。文章还善于营造不同的氛围,写杭人游湖时着重渲染喧嚣热闹的场景,写吾辈游湖之时,则由骤动入骤静,在一派如镜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的优雅清净之中三五好友对酒赏月,营造了一个宁静、空灵、幽远的意境,不同场景,情趣各异,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文人雅士的清高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岱山水小品文无论写人绘景,皆有声有色、逼真如画,以点染穷形尽状,使人如临其境,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不愧为晚明小品文坛之巨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