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自然规律,象征人生有欢聚与离别,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二、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诗歌中的描写手法有: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渲染与烘托等。

1.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也称为工笔。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运用细描手法,精雕细刻,写出了黄四娘家小路上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景象。

3.动静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诗句更加生动活泼。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4.正面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如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中前句直接写水绿水清,后句写游鱼细石来衬托水之清,写出了富春江自然环境的优美。

5.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便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

三、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借代、夸张、用典、双关、对偶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句进行修饰、调整,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比喻雪后的美景,将边塞下雪后的奇特风光写得淋漓尽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表现了作者的无奈和绵绵愁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巧用设问,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用“后庭花”借代亡国。“黑云压城城欲摧”用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5)在线全文阅读。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696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