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油气储层形成、演化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 沉积体系
一般理解为在沉积过程中,三维空间上有成因联系的沉积体集合(galloway,1984)。包含沉积体三维格架和内部构成分析两个特色内容。
2. 沉积相
一般理解为特定的沉积环境及其所形成的沉积物特性总和。包含环境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3. 岩性相
是指由一定岩石特征限定的岩石单位,这些岩石特征包括粒度、成分、沉积构造、成层性等(A.D.Miall,1984)。在野外经常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类型”进行命名,如块状层理砂砾岩相。
4. 测井相
(Logfacies)是指反映沉积体特征的测井特征综合。沉积体特征包括粒度、成分、结构、构造、粒序、成层性以及层内流体性质等。
5. 地震相
是反映沉积体及沉积地层特征的地震反射特征综合。
6. 岩石物理相
可理解为水力系统相似的层段储层岩石物理特性的综合。
7. 曲流河
曲流河是弯曲度大于1.5的高弯曲度单河道型河流。
8. 扇三角洲
冲积扇入湖或入海形成的沉积体。
9. 冲积扇
通常是沿着一定高差的山脉与平原交汇处发育的。山间河流进入山麓平原,在出口处由于坡降突然变小,流速与水流量随之降低,大量碎屑物在山口堆积成一个扇形沉积体,即为冲积扇。
10.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于短期很突然的剧烈洪泛,是沉积物和暴雨降水混合,由重力作用引起的块体流动。
11.滨岸滩坝砂体
受海(湖)水能量控制,并在海(湖)岸带沉积形成的碎屑岩砂体,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滩砂、二是坝砂(包括沿岸坝、障壁坝或岛)。
12.成岩作用
碎屑沉积物在沉积之后便进入埋藏成岩演化阶段,该演化阶段会一直持续到岩石变质作用发生之前,这一阶段内沉积物(岩)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
13.压实作用
在上覆沉积物和水体静压力或构造变形压力的作用下,使沉积物(岩)减少其孔隙空间和总体积而变致密的作用称压实作用。
14.储层胶结作用
一种重要的化学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在沉积物孔 隙中沉淀并使沉积物固结为岩石的作用。
15.交代作用
矿物溶蚀的同时被沉淀出来的新矿物所置换(矿物置换作用),新生成的矿物与被溶矿物没有相同的化学组分,往往有原 矿物的形态特征。
16.蚀变
矿物的溶蚀、水化过程,形成与原矿物化学组成相近的新矿物。
17.重结晶作用
矿物晶形结构的变化,成分变化不大。
18.次生孔隙
在成岩过程中因受构造运动、风化、地下水溶蚀及其他化学作用等产生的孔隙。
19.基准面
一个抽象的、非物理的界面,地层记录中地层旋回性的变化表明该抽象界面的确存在,并控制着地层的沉积与保存作用,这时的基准面就是地层基准面。
20.可容纳空间
是指地表和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体积。
21.沉积物供给
是指高出基准面的剥蚀区能够提供的潜在沉积物的多少。
二、简答题
1.碎屑岩沉积体系划分为哪几种?
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扇三角洲体系、滨岸沿岸沙坝体系等等。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的主要区别?
包括:沉积粒度、颗粒成分、细粒物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孔隙结构、 缝洞结构、周期性暴露影响。
3.结合图示,试述测井相要素内容及地质含义.
曲线形态;幅度;顶底接触关系;齿化特征;包络线;组合旋回 等要素分别介绍,最好结合图例说明。
4.比较三种河流砂体储层宏观特征.
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从其河道剖面形态、砂泥充填比、砂体平面展部 、厚度分布、垂向旋回性、内部叠置关系、组合砂体关系等方面比较,最好用图示表示。
5.三角洲分类及微相单元划分.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对应的形态为鸟足状、朵状、尖头状。按粒级划分为:泥质、砂质、砾砂质、砾质。 正常三角洲 亚相 微相 主分流河道、次级分流三角洲平原 河道、天然提、决口扇、上三角洲平原 河道间湾、河间湾 等 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 等 亚相 浅水三角洲 微相 主分流河道、次级分流河道、天然提、决口扇、河道间湾、河间湾 等 次级分流河道、河道间下三角洲平原 湾、河道末梢席状砂 等 水下三角洲平原 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薄层席状砂 等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6.简述扇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
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宏观平面形态多为扇形或舌形、指形等;剖面形态为楔形体。岩性分布不均一,一般是由平原向前扇三角洲岩性依次变细。不同微相单元的砂砾岩体及细粒沉积物在空间交互叠置,因此夹层多、分布规律不明显,同一时间层面上,砂砾岩体横向相变快,储层物性变化较大。
7.简述储层成岩常见自生矿物类型及产状.
自生胶结交代矿物有石英、长石、碳酸盐、粘土矿物,其次还有石膏及铁质矿物类。 自生石英、长石自生加大,晶形完好,强烈增生时形成镶嵌状胶结。
碳酸岩胶结物是砂岩中普遍存在的,最主要的一类自生矿物,常见的有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
自生碳酸岩胶结物在岩石中有两种产状,即胶结(充填孔隙)和交代(交代碎屑或先期自生矿物)方式。
砂岩中常见的粘土矿物类型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粘土矿物的产状主要有:孔隙衬垫、孔隙充填、交代蚀变、裂隙充填、分散状和粘土桥状。
8.储层成岩作用主要过程及其对储层影响有哪些? ①压实作用。受机械力作用,造成岩石体积减少。破坏孔隙体积,岩石致密,紧密堆积
②胶结作用。包括硅质胶结;碳酸盐岩胶结;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等,伴生交代作用。充填孔隙体积和孔隙喉道,增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 ③溶解作用。增加孔隙体积,产生次生孔隙,同时造成不均一孔隙和喉道,伴生粘土矿物等副产物产生。增加深层有效储集空间。
9.储层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标志.
划分依据:自生矿物的分布及其形成顺序; 粘土矿物,特别是I/S混层粘土矿物的转化; 孔隙带划分; 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各成岩阶段的标志: 同生期:沉积物堆积后,与上覆水体尚未脱离接触。
成岩期:沉积物已脱离沉积时的水体,在埋藏过程中,经胶结,石化成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
表生期:沉积物固结深埋之后,因构造抬升暴露或接近地表,受到大气淡水的淋滤等作用。
10.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比值与沉积作用的关系. 比值变化 A/S趋于 0 A/S小于1 A/S等于1 A/S大于 1 A/S趋于无穷大 沉积作用形式 几乎无沉积作用发生 沉积物发生进积作用 沉积物发生加积作用 沉积物发生退积作用 饥饿性沉积作用 岸线推进方向 无静止水体 岸线向盆地中心推进 岸线相对固定不便 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 盆地补偿作用 过饱和补偿,夷平 过补偿 等量补偿 非(欠)补偿 岸线向陆地方向快速推进 饥饿性非(欠)补偿 11.小层沉积相分析是如何进行的? ①分析单井岩心和测井相,根据测井所反映出来的沉积信息,建立典型曲线形态类型图版。②在取心井段建立已知岩性与测井参数的关系图版,判断未取心井段小层主体岩性,建立小层主体岩性—测井图版。③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分析所有井点的小层信息,包括曲线形态、岩性和砾岩体的厚度等数据,建立小层综合数据表。 ④按标准完成小层砂砾岩等厚图、小层测井相(曲线相)平面图和小层岩性分区图。以这三类图件为底图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古流向、古水深、古物源区等资料就可以高质量完成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多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图叠加可较好地反映相边界的空间变化。
12.说明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分析的实验室测试分析手段有哪些?
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分析的实验室测试分析方法有: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Image analysis)、扫描电镜(SEM)、压汞实验、阴极发光、红外光谱、高低渗透率、孔隙率分析等。
13.岩溶的类型有哪些?
与陆地暴露有关的大气淡水岩溶、 混合水岩溶、、 热水岩溶 、 硫磺酸岩溶 、 冷水岩溶。
14.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外在因素 气候 降雨量和蒸发作用 温度 基准面 植被状况 暴露时间 构造和 地层 岩性 内在因素 矿物学 全岩纯度 组构和结构 层理厚度 地层渗透性 裂缝发育状况 地层产状 承压和非承压水层 构造输导
三、综合题
1.论述正常三角洲与浅水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特征差异. ① 三角洲砂体沉积背景差异 ② 储层沉积特征差异 ③ 三角洲砂体沉积亚相和微相类型差异 ④ 主要砂体储层宏观类型及展部特征差异 ⑤ 垂向旋回变化差异 ⑥ 油气田开发实例及开发特征和规律差异
2.论述湖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储层沉积特征. ① 浅水三角洲砂体沉积背景储层沉积特征 ② 浅水三角洲砂体沉积亚相和微相类型 ③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砂体沉积亚相 ④ 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 。
3.论述扇三角洲扇体与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① 扇三角洲包括冲积扇的所有过程;辫状河三角洲由限定性差的底负载辫状河道控制,河道化明显。② 沉积物输入量:扇三角洲为瞬时的,风暴性的流量;而辫状河三角洲为洪水型的。③ 碎屑流发育是扇三角洲区别其它三角洲的重要特征。④ 扇三角洲沉积物受湖、海能量改造、破坏程度较小,而三角洲废弃时能有明显的湖、海水改造迹象。⑤ 沉积背景上的区别。
4.论述曲流河砂体的沉积及储层特征. ① 曲流河沉积微相构成 ② 点砂坝沉积演化过程 ③ 砂体平面展布及形态特征 ④ 砂体垂向结构特征及物性特征 ⑤ 在剖面中砂体组合关系 ⑥ 砂体物性展布规律等
5.论述河道型砂体的沉积及储层特征. ① 河道型砂体的类型,包括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顺直河道。 ② 说明河道类砂体的共同沉积特征。 ③ 说明河道类砂体的共同储层特征。 ④ 说明不同类型砂体的储层差异性特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章油气储层演化基本原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