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解剖学知识要点(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7-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器

视器俗称眼,由眼球和眼附器两部分构成。

第一节 眼 球

一、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1、 纤维膜:包括前1/6为无色透明的角膜,后5/6为乳白色的巩膜。巩膜与角膜交界处有一环状小管

称巩膜静脉窦。

2、 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瞳孔,其大小受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控制。

睫状体:富含睫状肌,睫状肌舒缩调节晶状体曲度; 富含血管连同睫状体上皮分泌产生房水。 脉络膜:具有隔光作用。

3、视网膜:分为盲部和视部两部分。视部细胞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色素上皮、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

光线通过眼球折光系统、节细胞、双极细胞到视细胞。视细胞为视觉感受器。视

细胞将光波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经双极细胞、节细胞传入中枢。

视部在眼底鼻侧有节细胞纤维聚集成盘状结构称视神经盘,无感光作用,又称生

理性忙点。

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此处含有大量视锥细胞,感光变色最敏感。

二、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眼房内,维持眼内压。

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房水循环途径受阻,眼内压增高刺激角膜引起疼痛和视力下降在临床称青光眼。 2、晶状体:为一双凸透镜,富有弹性,无血管和神经,周缘借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可以调节晶状体曲度实现看清近物和远物。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环缩小、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弹性回缩而变厚,折光能力增强。到一定年龄由于晶状体弹性回缩下降不能看清近物在临床上称老花眼;由于晶状体代谢障碍而浑浊在临床称白内障。

3、玻璃体:为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间的胶状物。

第二节 眼 副 器

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内结缔组织,有保护、支持和运动眼球的作用。

1、结膜:分为睑结膜和球结膜,二者反折处分别形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当睑裂闭合时,结膜即围成一腔隙,称结膜囊。

2、泪器:泪器由泪腺和泪道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泪液排出途径:泪腺、结膜囊、泪点、泪小管、泪囊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泪液排出途径受阻引起溢泪、鼻腔干燥。

3、眼球外肌:共7块,包括提上睑的上睑提肌和运动眼球的上、下、内、外直肌,上、下斜肌。

神经系统总论

脑 中枢神经系

脊髓

脑神经:12对

神经系统 按连接部位 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按纤维分 内脏神经 第三节 常用术语

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的结构,色灰暗。 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形成的结构,色白亮。

3、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团块。

4、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结节状结构。 5、纤维束:起止、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形成的束状结构。 6、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7、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灰、白质混杂的区域,既有神经元,又有神经纤维。

第一节脊髓

1、脊髓位置:椎管内, 上端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在成人约平第1腰椎体下缘. 2、脊髓外形: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2处膨大: 颈膨大:连有分布到上肢的神经

腰骶膨大:连有分布到下肢的神经

腰骶膨大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无神经组织的细丝,称终丝,止于尾骨背面。马尾:腰、骶、尾神经根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C1~4

下颈髓C5~8和上胸髓T1~4

中胸髓T5~8

对应椎骨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较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体 较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体

推算举例

如第3颈髓节对第3颈椎体 如第5颈髓节对第4颈椎体 如第6胸髓节对第4胸椎体

下胸髓T9~12 较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体 如第11胸髓节对第8胸椎体

4、脊髓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分为支配躯干肌的内侧群和支配四肢肌的外侧群; 后角, 联络神经元;

侧角,仅见于胸1至腰3脊髓节段,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神经核,脊髓骶2-4节段,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5、薄束和楔束:由第5胸节以下来的纤维组成薄束,由第4胸节以上来的纤维组成楔束,向上分别止于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此2束的功能是向大脑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6、脊髓丘脑侧束:其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冲动

7、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的功能是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特别是肢体远端的灵巧运动 8、右侧脊髓半横断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分析损伤哪些重要的传导束?

答案:(1)右侧皮质脊髓侧束损伤,右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2)右侧后索内的薄束、楔束损伤,右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 (3)右侧的脊髓丘脑侧损伤,左侧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温痛觉消失 9、右侧颈膨大损伤后,上肢与下肢的损伤情况。 右上肢软瘫,右下肢硬瘫

第二节脑

1、脑由端脑、间脑、脑干及小脑4部分组成,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 2、内脏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3、脑干白质 主要由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1)上行(感觉)传导束:主要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和外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及四肢的温、痛、粗触觉。 三叉丘系:传导对侧头面部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外侧丘系:传导双侧听觉信息。

(2)下行(运动)传导束

锥体束:锥体束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下行过程中陆续止于各脑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在延髓形成锥体,其中大部分纤维在锥体下端互相交叉,形成锥体交叉。 4、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的下部向前内膨出。位于枕骨大孔上方,紧邻延髓。 5、小脑的功能

原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眼球运动。 旧小脑:与肌张力调节有关。 新小脑: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6、背侧丘脑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及味觉的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7、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路中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路中第三级神经元胞体

8、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 9、大脑分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10、基底核:位于大脑白质深处的灰质团块,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1、边缘叶: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圆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共同组成边缘叶, 边缘系统:边缘叶与皮质下结构(杏仁体、隔核、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群和中脑被盖),统称边缘系统。

12、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语言区 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对侧骨骼肌运动管理。 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视区:距状沟两侧枕叶皮质,一侧视区受损时,会出现双眼对侧半视野的同向性偏盲。 听区:颞横回,接受听辐射。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此区受损,失写症。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此区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听觉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此区受损,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此区受损,失读症 13、内囊:为背侧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在脑的水平面上呈现﹥或﹤形。 14、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经过的主要传导束,右侧内囊出血后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分析损伤哪些重要的传导束。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内囊前肢:

内囊膝部: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皮质脊髓束、视辐射、听辐射 右侧内囊损伤后出现:左侧半身运动障碍(偏瘫),由于损伤皮质脊髓束 左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偏麻),由于损伤丘脑中央辐射 双眼左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由于损伤视辐射

脊神经

1、颈丛包括皮支、肌支。皮支包括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肌支是肌皮神经

2、臂丛包括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3、腰丛包括股神经、闭孔神经

4、骶丛包括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 5、下列肌肉受何神经支配。

咀嚼肌—下颌神经;表情肌—面神经;上睑提肌—动眼神经;胸锁乳突肌—副神经; 三角肌—腋神经;肱二头肌—肌皮神经;肱三头肌—桡神经;臀大肌—臀下神经; 股四头肌—股神经 股二头肌—坐骨神经

6、上臂、前臂、大腿、小腿的肌肉有几群,神经支配情况。

上臂肌前群:肌皮神经 上臂肌后群:桡神经 前臂肌前群: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前臂肌后群:桡神经

大腿肌前群:股神经 大腿肌后群:坐骨神经 大腿肌内侧群:闭孔神经、股神经 小腿肌前群:腓深神经 小腿肌后群:胫神经 小腿肌外侧群:腓浅神经 7、胸神经节段性分布特点。

答案:T2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T4相当于乳头平面,T6相当于剑突平面,T8相当于肋弓平面,T10相当于脐平面,T12则分布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8、坐骨神经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答案:走行:在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于臀大肌的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下行于股二头肌的深面。

分支:胫神经、腓总神经(分为腓深神经、腓浅神经) 分布:主干布于大腿后群肌; 胫神经小腿后群肌, 足底肌; 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 腓浅神经小腿外侧群肌。 9、神经损伤后症状。

正中神经:猿手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桡神经损伤:垂腕症 胫神经损伤:仰趾足 腓总神经损伤:马蹄内翻足

脑神经

1、脑神经包括Ⅰ 嗅神经、Ⅱ 视神经、Ⅲ 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 三叉神经、Ⅵ 展神经Ⅶ、 面神经、Ⅷ 前庭蜗神经、Ⅸ 舌咽神经、Ⅹ 迷走神经、Ⅺ 副神经、Ⅻ 舌下神经2、脑神经性质

感觉性:Ⅰ、Ⅱ、Ⅷ

运动性: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Ⅴ、Ⅶ、Ⅸ、Ⅹ

3、经过圆孔的结构上颌神经、经过卵圆孔的结构下颌神经,经过棘孔的结构脑膜中动脉;经过眶上裂的结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眼神经;经过颈静脉孔的结构除颈内静脉外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4、与中脑、脑桥、延髓相连的脑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 5、眼球外肌有哪些,受什么神经支配。

答案: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受动眼神经支配

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外直肌受展神经支配

6、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及在皮肤分布范围。

答案:分为3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眼神经分布于睑裂以上皮肤

上颌神经分布于睑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 下颌神经分布于口裂以下的皮肤 7、鼓索:为面神经的重要分支,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0.6mm处发出,穿经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加入舌神经,管理舌前2/3味觉的传导和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8、面神经的纤维性质、连脑部位及分布范围。

答案:纤维性质: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及内脏感觉三种纤维。

连脑部位:连于脑桥。

分布范围: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肌;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9、请写出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及其分布。

答案:纤维成分:含内脏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和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范围: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腔脏器及肝、脾、胰、肾和结

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软腭和咽喉肌;

躯体感觉纤维布于硬脑膜、耳廓和外耳道。

10、舌的神经分布慨况。 舌肌:舌下神经支配;

舌前2/3的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 舌后1/3的一般感觉:舌咽神经; 舌前2/3的味觉:面神经的鼓索; 舌后1/3的味觉:舌咽神经。

11、脑神经内含副交感纤维,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情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解剖学知识要点(3)在线全文阅读。

解剖学知识要点(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354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