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句诗也说明了这个道理。(4分)
三、语文与生活 (4分)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①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 。 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 。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 ④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 。
四、用心品读短文,思考并回答问题。(23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孔子游春》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1分)
2、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1分) 4、写出两句你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上个月,母亲对我说,她怀疑电话公司的话费有问题,但不知怎么去查,只好让我走一趟了。
说起来, 的母亲能够解放思想配手机,也算是小院里的一大热点新闻。配手机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找儿女们方便,最关键的,还是小妹的一部旧手机没地方处理,准备将它扔向垃圾堆,母亲看着心疼,就直接回收再利用了。
查单子还颇费一番波折,营业员起初以身份证不能对号入座为由,要母亲亲自来。我跟她们说了:平时没机会孝敬母亲,如果这点事也要她躬亲,那就等于一点孝敬的机会也不给我了。营业员很感动,于是就(破例、破格)给我刷了卡,话费单很快显示出来,一共是305次通话。我仔细看了上面的号码:20个长话,是和深圳打工的小妹的;105个市内手机,其中我与兄长的手机占了三分之二,还有就是她打给两个媳妇的;152个家庭电话,分别是我和兄长的宅电;另有28个市内电话,我也熟悉,是母亲为小妹办户口、身份证时找的熟人单位的电话,余下的都是第二小学门口摆小百货的张大爷,母亲托他给孙子、孙女寻找过一回课本??再一看被叫号,98%都是我、哥哥、小妹的电话键入。
剩下两条“漏网之鱼”,一看号码我就明白,那是别人打错了的。从话费上看,是有一点问题:不知何时何人往母亲的号码里添加了短信收费服务,而母亲又不熟悉其间的(奇妙、奥妙),没有及时拒绝,这样每月多了7元的短信费,可最终还是被 的母亲发现了。
我久久地盯着那张话费单,忽然发现305次通话全是我们的影子,话费单显示的内容写满了思念。我红着眼,好想从那一大堆号码中找到属于母亲自己的一分钟,但什么也没找到。 1、请给短文拟一个题目(2分)
2、请选择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用 划出。(2分)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2分) 4、联系上下文,“躬亲”的意思是 。(2分) 5、“我红着眼,好想从那一大堆号码中找到属于母亲自己的一分钟,但什么也没找到。 “我”为什么红着眼?“我”在心中会说些什么?(4分)
6、话费单仅仅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母亲的一生,更是为子女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关于母亲关爱子女的小细节。(3分)
五、习作:(30分)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试卷
姓名: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piün pì biüo zhì shyn qǐng dǐ yù pái huái miǎo shì ( ) ( ) ( ) ( )( ) ( ) j?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 chuüng líng lì shǎn shu? cha dǐ
( ) ( ) ( ) ( ) ( ) ( )
2.选字组词。(3分)
(呐 纳)____喊 火柴____(梗 便) 气____(魂 魄)
(魅 魁) ____力 (嘹 缭)____亮 (溶 熔)____炼
3.选词填空。(4分)
描写 描绘
(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 )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 )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 体味
(3)我亲身( )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 )到了一份责任。
4.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小心注意”叫 意;“任凭自己”叫 意;“沾沾自喜”叫 意;“任意妄为”叫 意;“心情爽快”叫 意;“心术不正”叫 意。
5.修改病句。(6分)
(1)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和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4分)
(1)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言警句)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入空格处。(4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婉约_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扬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8.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9.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4分)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牛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日记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耐劳的“牛”。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在用犄角开创道路。它的尾巴用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熟悉—( ) 喜欢—( ) 坚强—( )
2.照样子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3分) 例:(壮实的)身体
( )小铜牛 ( )身骨 ( )腿脚 ( )犄角 ( )尾巴 ( )田野 3.用“鞭策”写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1分)
5.这些想象,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 )、( )、( )”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从作者的想象中,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 )观察,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 )的想象、细致的描写。(5分)
6.作者写《牛》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括号里打√]。(1分)
①对牛很熟悉。( )
②非常喜爱牛。( )
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
(三)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有声 丰_____ 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分)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分)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红词的意思。(2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 骇人。(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