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语文》目标课考试大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大学语文》目标课考试大纲

嘉兴学院《大学语文》考试属于目标课考试,为检测嘉兴学院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学生的语文水平而设置,其及格标准为嘉兴学院本科生语文水平的合格标准,其检测结果将成为学生是否需要选修《大学语文》课程的依据。本考试指定全国统编的《成人高考专本大学语文专用教材》为复习用书,以该书所列重点课文和所涉知识为复习范围,考试将在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级上测试考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一、总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或理解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写出一些重点句子的大概意思。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主要是议论文和应用文(启事、通知、计划、总结、请示、报告、消息、专用书信等),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二、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6.《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7.《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9.《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后叙”的含义。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并重、文章前半部分议论与后半部分记叙的有机结合。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补叙南霁云事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理解下列几段文字:

(1)自“守一城,捍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0.《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掌握本文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2)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11.《沙滩上的脚迹》

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本文是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

理解本文通过“他”在沙滩上寻找、追求“真的人的足迹”所表达的心路历程,及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不同意象的象征意义:如“夜叉”象征黑暗势力,“人鱼”象征诱惑,“光明之路”象征欺骗,“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象征奸诈等。

12.《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本文是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理解文中“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含义。 分析并说明全文中心思想。 理解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 理解本文以灯光为线索贯串全文的特点。 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掌握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3.《氓》

本篇选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本篇是一首叙事诗,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层次。 本篇又是一首“弃妇诗”;分析本诗女主人公(弃妇)的性格特征。 指出诗中的比兴句,理解其含义。 重点句子:

(1)秋以为期。 (2)载笑载言。 (3)二三其德。 (4)言既遂矣。

(5)夙兴夜寐。 (6)信誓旦旦。

14.《短歌行》(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汉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 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分析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了解诗中所用比喻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的特点。 重点句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5.《饮酒》(其五)

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理解全诗平淡醇美,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色。 背诵全诗。

16.《山居秋暝》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作者王维,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

分析本诗以动写静、动静相衬,写出夜间山中宁静优美景色的表现手法。 理解本诗“诗中有画”的写作特色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趣。 以本诗为例,掌握律诗的对仗特点。 重点句子: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背诵全诗。

17.《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的,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重点句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18.《蜀相》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语文》目标课考试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大学语文》目标课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056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