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1实习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实践,能帮助我们更加牢靠的记住所学,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从而不至于只会“纸上谈兵”。更能培养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铁人。
1.2实习的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绥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
1.3实习的时间
2011年7月9日至2011年7月15日,为期一周。 实习任务
充分明确系统的了解实习地点的地理地貌,岩层发育,岩石特征,系统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找到地质概念的原型,将抽象的地质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对地质概念和地质作用过程的理解。并且学会野外实习所必要的知识与技巧,积累一定的野外作业经验。 1.4.1 野外矿物的肉眼鉴定。 1.4.2 地质罗盘的使用。
1.4.3 各种地质结构、构造的判别方法。 1.4.4 野外地质素描图的绘画。 1.4.4 河流阶地、海边地貌的识别。 1.4.6 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1.4.7 综合柱状图的绘制。
第一章 实习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 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通我国沿海各港和世界各地。
第二节 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及经济情况
1、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
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4、实习区的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
第二章 实习区地层描述
实习区出露属华北地台型而侏罗系属濒太平洋火山活动带,本次实习可见二叠、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等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及新生界等四系。本区地层由老至新简介如下:
元古界青白口系:
1、长龙山组: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以沉积不整合覆盖于上太
古界,绥中花岗片麻岩上,主要分布在张岩子——东部落 和鸡冠山等地。岩层厚度91米,具灰白色含砾粗粒砂岩,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夹紫色,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2、景儿峪组:分布在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厚度
28m,具黄褐色细粒石英砂岩,紫色页岩,杂色泥灰岩和白色板状灰岩构成一个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渡到碳酸盐岩沉积,具海侵沉积特点,与长龙山组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其底部的黄绿色或带纹锈色的细粒铁质石英砂岩。本组与府君山组的区别标志是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层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酥脆,易于辨认。
下古生界寒武系:
1、府君山组: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西部上平山一带也有出
露,东部落剖面出露较全,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46m。本组岩石标志明显,暗灰色厚层豹皮灰岩,细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上部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属浅海沉积相。
2、馒头组:本组分布与府君山组一致,但是因抗风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
东部落北剖面较好,厚度71m。颜色以鲜红色泥岩为主,往上过渡为粉砂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泥岩底部具角砾或砾岩,砂质页岩石岩假晶,与下伏府君山呈平行不整和接触,标志为底部角砾状薄层泥岩。
3、毛庄组:本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
片,其颜色比馒头组暗一些,俗称猪肝色;与徐庄比要鲜艳一些,底部以出现黄绿色钙铁质页岩与馒头组分界;中部和上部夹两层白云质页岩透镜体。
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属于濒海相潮上带沉积。
中寒武统
1、徐庄组:本组出露岩性以黄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页岩及紫红色粉砂
岩夹少量鮞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为主。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原附栉虫、孙氏盾壳虫及腕足动物化石,与下伏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本组属于浅海沉积相。
2、张夏组:本组以底厚层鮞状灰岩与下伏徐庄组整合接触。岩性明显分
为三段:下部为鮞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中部为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鮞状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页岩。灰岩中含大量三叶虫化石、沟颊虫化石等。本组属于濒海相沉积。
上寒武统
1、崮山组:本组与张夏祖一致,厚度102米,岩性特征十分明显,以紫
红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灰色灰岩(藻灰岩,鮞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等);上部紫色砾屑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含三叶虫化
石;蝴蝶虫,蝙蝠虫,光壳虫,圆劳伦斯虫等底部为紫红色砾屑灰岩与下伏张夏祖泥质条带灰岩整合接触似由水下冲击形成。本组属于濒海相沉积。
2、长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相似,出露最好的地方在288高地东山背
上,厚度18m,本组岩性底部以生物碎屑岩为主,含海绿石;向上为粉砂岩,砾屑灰岩和也岩互层;夹藻灰岩;顶部为厚层藻灰岩,产三叶虫化石:长山虫、庄氏虫。嵩里山虫以及原始的腕足动物化石,本组与崮山组整合接触,属浅海沉积相。
3、凤山组:本组岩性下部为为薄层条带泥质灰岩,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
钙质页岩,鲕状灰岩互层。底部为青灰色砾屑灰岩直接与长山组岩层接触,长山组顶部为紫色砂岩紧伏于其下,含三叶虫化石,褶质虫,济南虫,头方虫,点氏虫。本组与下伏长山组整合接触,属于浅海相沉积。
奥陶系
1、奥陶统:
1、冶里组:本组中以豹皮灰岩为主,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
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本组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
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属于浅海相沉积。上部有少量的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
中奥陶统
1、马家沟组: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秦皇岛实习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