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解复习题修改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窝的下外边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边界为小脑上脚。在室底的正中线上有纵贯菱形窝全长的正中沟,其外侧还有纵行的界沟,将每侧半菱形窝又分成内、外侧部。外侧部呈三角形,称前庭区,深面为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上有一小隆起,称听结节,内含蜗背侧核。界沟与正中沟之间的内侧部称内侧隆起,其髓纹以下的延髓部可见两个小三角区:舌下神经三角靠内上方,内含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三角靠外下方,内含迷走神经背核。沿该三角下缘,为一斜行的窄嵴,称分隔索。其与薄束结节之间的窄带,称最后区。此区富含血管,并如同分隔索,均由含长突细胞的室管膜覆盖。在靠近髓纹上缘的内侧隆起脑桥部有一圆形隆突,称面神经丘,内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界沟上端有一新鲜标本呈蓝灰色的小区域,称蓝斑,深面为含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群。

32、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由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的运动,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三叉运动神经核支配咀嚼肌,面神经核损伤表现为面瘫,纵行的正中沟两侧有疑核,疑核损伤表现为吞咽、发声困难,受双侧皮质控制。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

33、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纤维组成三叉丘系,两核团的传出纤维先交叉,在内侧丘系背外侧上行至丘脑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皮肤,粘膜及牙齿的痛、温、触觉。

34、脑干网状结构:脑干内除了边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外,还有分布广泛的灰、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即为脑干网状结构。包括向小脑投射的核团、中缝核团、中央群、外侧群和内侧群核团。脑干网状结构的外侧1/3区域多是中小型神经元,一般认为是网状结构的接受区,内侧2/3区域具有较多的大型神经元,一般认为是此区是网状结构的效应区。

35、小脑中央核:即小脑核,位于髓质内,有4对神经核:顶核,接受旧小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止于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齿状核,接受小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结合臂走向中脑;栓状核和球状核,接受旧小脑皮质纤维,发出纤维和齿状核发出的纤维一起组成结合臂。

36、下丘脑结节区 在漏斗及正中隆起上方的部分,内有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结节核和弓状核等。一般认为是下丘脑控制腺垂体和自主神经的主要部分。

37、丘脑腹后核:位于内髓板的外侧,腹后核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区,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深浅感觉。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及味觉纤维,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相应感觉区,传导头面部的感觉和味觉。

38、中央沟:起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向前下斜行于半球背外侧面,几达外侧裂。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 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 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39、边缘叶:大脑内侧面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构成,是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学习记忆的高级中枢,情绪活动的高级中枢,边缘叶可以认为是大脑皮质向周围推展的始端。

40、内囊: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结构,主要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尾状核和丘脑。在两侧半球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屈膝形,其前部较短,叫额部;中间弯曲的部分,叫膝部;后部较长,叫枕部。在额部有丘脑前辐射和额桥束通过,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枕部有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通过

4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神经节可分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自主性神经节)两大类。脑、脊神经节位于脊神经后根和某些脑神经干上,植物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及前方,副交感神经节则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内。例如由脊髓每节段发出的前、后根纤维在椎间孔处汇合构成脊神经。它们在汇合之前,后根上有一膨大,叫脊神经节。脊神经节由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形成。还有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等。

42、脊神经前支:是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的一个分支,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皮肤和肌肉。第2—11对胸神经的前支仍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它们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即肋间神经。除此之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均先相互交织形成脊神经丛如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然后由丛再发出一条条神经,分布于相应区域的肌肉和皮肤。

43、正中神经:有内、外两个根包夹着腋动脉。两根合成一条神经后在肱二头肌内侧缘下降,经肘部至前臂浅、深屈肌之间向下到手掌。它是前臂前群肌(桡侧半)和手的大鱼际肌的只要运动神经,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觉神经。发生损伤时,表现为手不能拿东西。

44、肋间神经:位于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之间;胸神经的前支,除第1和第12对的部分纤维分别参与臂丛和腰丛外,其余均不成丛。上11对胸神经的前支各自行于同序数的肋间隙内,称肋间神经。

45、坐骨神经:是骶丛的主要分支,它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经梨状肌的下方(孔)出盆腔,在臀大肌的深面,经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尖端连线的中点下行,穿经股肌后群,至腘窝的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坐骨神

经在股后还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46、喉返神经:喉部的主要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外的喉内诸肌,左侧:起始于主动脉弓前由迷走神经分出,绕主动脉弓下方,沿气管、食管间沟上行,在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部,前支分布于喉内的内收肌,后支分布于喉内的外展肌。右侧:右锁骨下动脉前方由右迷走神经分出向下,绕此动脉,然后沿气管、食管间沟上行,到环甲关节后方入喉。

47、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前方,于尾骨的前面两干汇合,形成尾骨前方的一个奇神经节。可分为颈、胸、腰、骶、尾5部,交感干神经节与每一对脊神经之间均有交通支相连。

48、瞳孔对光反射:当光束照射到人眼瞳孔时所产生的兴奋通过视束少数纤维经上丘臂传到顶盖前区,再由动眼神经副核和动眼神经传到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缩小。还包括对侧间接反射(即光照某一侧瞳孔,对侧瞳孔同时也缩小。因为顶盖前区通过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和动眼神经作用)。

49、蛛网膜下隙: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缝隙称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了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在隙内穿过。可由此抽取脑脊液或注射药物。

50、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部,在蝶鞍上方,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由两侧颈内动脉的末段,两侧大脑前、后动脉的始段和前、后交通动脉吻合而成。使两侧颈内动脉与椎一底部动脉系统互相沟通,对维护脑血流的平衡有一定意义。

51、视网膜:又称内膜,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一层半透明软膜。从前向后分为视网膜虹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视部。前两部分无感光作用,而视网膜视部有感光作用(细胞由外到内有色素上皮细胞 . 视细胞 . 双极细胞和节细

胞),其紧贴在脉络膜内面。视网膜后极部有视乳头,其外还有一浅漏斗状的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52、蜗管:位于耳蜗的螺旋窝内。蜗顶端为盲端,前庭端借连合管连于球囊。横切呈三角形。位于前庭和鼓阶之间。上壁为蜗管前庭壁,上方有前庭阶;下壁由骨螺旋板和蜗管鼓壁构成,下方有鼓阶,其上有螺旋器,为听觉感受器;外侧壁贴附于蜗螺旋管外侧壁。

5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助而实现的被动扩散,根据帮助运转的膜蛋白的活动方式不同可分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方式。载体介导的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通道介导的如:Na+、K+、Ca2+、Cl-

54、阈电位: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上少量的Na离子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到达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离子通道的电压依从性而大量开放,Na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电位称阈电位。

55、兴奋-收缩耦联:生理学上,将以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结构基础是肌管系统中的三联体,其关键的耦联因子是Ca2+。实际上有两种管:横管和纵管,后者形成2个终池。(或:在整体内骨骼肌受运动神经支配。当神经冲动导致肌细胞兴奋时,肌膜的动作电位便迅速地传导到横管膜并深入到终池近旁,使终池膜的Ca2+通道开放,于是Ca2+顺着浓度差由终池向肌浆中扩散,导致肌浆中的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而神经冲动一旦停止,即肌细胞兴奋过后,终池膜上的钙泵即将肌浆中的Ca2+重新泵回终池内贮存,造成肌浆中的Ca2+浓度降低,肌钙蛋白上结合的Ca2+解离,于是肌细胞舒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解复习题修改版(2)在线全文阅读。

人解复习题修改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056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