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
1.《每日纪闻》:古罗马时期的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将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笔尖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膏的特制木板上,后人称为《每日纪闻》。内容有议会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贵族的婚丧嫁娶、战争消息等等,恺撒 创设《每日纪闻》是为了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它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2.手抄小报:在手写传播的后期(16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样式。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威尼斯萌芽,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行情、各地物价、来往船期的信息,于是便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售出,后来需要相同信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谁需要就卖给谁,这就是手抄小报。内容除了商品行情、船期消息外,间或也有政局变化、战争、灾害消息等。
3.近代报刊产生的标志,是定期刊物(至少每周出版一次)的出现。而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诞生于德国。
1650年,出版商蒂莫台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一般认为,这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
4.近代报刊首先出现在德国,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印刷)德国是最早发明和采用活字印刷技术的国家。新的印刷手段的运用,使信息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这就为定期报刊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邮政)德意志地区的邮政系统比其他国家发达,许多城市可以每日递送邮件。这就为报刊的定期发行提供了保障。 第三,(政治)由于国家分裂、长期战争和黑暗的专制统治,到16世纪末期,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封建统治势力最薄弱的国家。
5.英国第一份日报是1702年在伦敦出版的《每日新闻》 法国第一份日报是1777年元旦创办的《巴黎新闻》 6.近代新闻事业初创时期的特点:
一,报刊从一般的印刷出版物中分离出来,同书籍区别开来,成为以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为主的传播媒介;
二,报纸和杂志逐渐区分开来,成为各具特色的新闻载体。 7.“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需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和逮捕嫌疑犯的权利等。星法院的这项法令是封建王朝限制出版自由的最完整的体现,对英国出版的影响长达百年之久。1641年被取消。 8.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为激进的革命派雅各宾派的代表性报纸:
《人民之友报》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马拉于1789年9月12日创办。
《杜歇老爹报》法国大革命中最受欢迎的报纸,阿贝尔于1970年9月6日创办。 《法国布拉班革命报》德穆兰于1789年11月创办。
9.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其特征是经济上依靠政党资助,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内容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
10.英国革命后由著名文学家主办的三大评论性期刊: 丹尼尔.笛福的《评论》 里查得.斯梯尔的《闲谈者》
阿狄生和斯梯尔合办的《旁观者》
11.政府控制报业的主要手段有三种(英国): 第一,征收印花税。 第二,实行津贴收买。 第三,运用法律制裁。
12.独立报刊:无政党背景,政治经济独立。 典范:《泰晤士报》1785——1908沃尔特家族(第一次巅峰) 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 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 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
1908——1922北岩报团(第二次巅峰)
1922——1966阿斯特家族 1966——1981汤姆森家族
1981年起 默多克新闻集团(第三次巅峰)
注重施展商业手段,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扩大报道范围
创办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致力于详尽而迅速的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以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成为伦敦第一流的大报。该报以“历史记录报”自称,是全球最负声望的大报之一。在其19世纪鼎盛时期,其言论常被视作英国政府半半官方的声音,社论甚至可以使欧洲一些小国发生阁潮,因而有“大雷神”(Thunderer)的绰号。13.廉价报纸(读者均为平民大众,又被称为“大众化报纸”)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趣味性的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济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廉价报纸的出现使非政党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廉价报纸的出现,是新闻传播大众化的开端。 一. 美国的廉价报纸
纽约四大美分报《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纽约时报》(《纽约时报》标志廉价报纸向高级报纸的转变)
二. 法国的廉价报纸
埃米尔.德.吉拉丹《新闻报》 杜塔克《世纪报》 三. 英国的廉价报纸
《每日电讯报》英国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该报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果断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并努力采写独家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直至19世纪末,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以后变为上层报纸,面向中产阶级。 劳森“英国报业之父”
14.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总汇”。“消息加工厂”“图片社”
15.四大通讯社:1835年法国巴黎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1849年德国柏林创办的沃尔夫通讯社;1851年英国伦敦创办的路透通讯社;1848年美国六家报纸组成的港口新闻联合社,1892年正式改名“美联社 16.“连环同盟”即“三社协定”(“三社四边协定”)为了确认既成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 “三社四边
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中美洲、南美洲、埃及(同路透社共享) 路透社: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
沃尔夫社: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俄国和巴尔干各国
纽约新闻联合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 也只供给该社。
17.美国著名的报刊和报人 A.普利策与《世界报》
普利策生平:普利策努力推动新闻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科并捐资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最高新闻奖,闻名世界;他被新闻学界普遍认为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创始人和美国新闻学创立的标志。
1868年在德文报纸《西方邮报》当记者,1878年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办报生涯,1883年买下《世界报》。 普利策奖: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PS:黄色新闻
潮流的形成:自19世纪中期以来,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众化报刊的勃兴,成为新闻事业的主潮,但到 19 世纪末期,相继出现一股黄色的浪潮,并迅速波及 全世界,在20世纪初期陷入低潮的黄色新闻不断改变形式在整个 20 世纪蔓延。最早出现于美国两家大报的激烈的新闻竞争之中。
定义: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的新闻 。
特征: 煽动性大标题的使用,红色或黑色特大字号,充满刺激;渲染或夸大不甚重要的新闻,版面充满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种种欺骗手段的使用:捏造新闻,闭门造车;冒充科学,奢谈学术;制造新闻事件。虚伪地同情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及竞争失败者,发起社会运动,喧称作大多数人的代言人。滥用新闻图片,为煽情不惜伪造和偷窃照片。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刺激的文字。
评价:客观作用:◎ 故事化报道手法反映了报纸的传递信息之外的重要的娱乐功能 。 ◎ 受众定位上是非常明确的,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 。 ◎ 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绝不仅仅是“媚俗”所能包容的,更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 ◎ 发起社会运动、制造媒介事件以引导社会舆论 的做法,为现代诸多媒介使用,除掉它的负面作用,它不失为一种媒介有效包装自己,扩大自我效应的手段,而且一些运动作用显著,也符合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B.赫斯特与《纽约新闻报》 C.《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1896年转为高级报纸。(摒弃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刊载一切始于刊载的新闻”,力求报道翔实,注意印刷质量,保持低价发行)
18.按照美国新闻学者的定义,报团是指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份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19.英国大众化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代大众化报纸,早期的便士报(1855-1896年),基本是高级报纸的简单化。 第二代大众化报纸(1896-1969年),以《每日邮报》为代表,主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生活需要。 第三代大众化报纸的代表,《太阳报》为代表(1969年至今),满足新一代年轻视觉冲击、大刺激的需要。 20.高级报纸(即独立报刊)全部是对开大报,以国内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版面严谨,文风庄重。 大众报纸(即廉价报刊)一律为四开小报,内容不求全面正统,力争易读有趣,注重人情味和轰动效应,行文常以俚语土话穿插,并大量使用图片、漫画以及标新立异的版面编排。 高级报纸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等为代表,大众报纸最典型的代表是《太
阳报》,此外还有《每日镜报》、《每日快报》、《每日星报》、《星期日镜报》等。 21.媒介商业化(商业报刊时期)对西方传媒的影响
在追求读者量和广告量的时候,失去了新闻本身需要的一些要素,有时候也不可避免的违背了一些新闻道德。
报纸逐渐丧失其媒介的统治地位,今日的报纸正朝着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注重报纸的质量角度进行突围。报纸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同时,广告市场一样在缩小,利益空间收到压缩。但报纸不会消失,媒介上网虽然使得报纸遭受打击,但报纸有其自身优势。 22.英、美现代报刊业格局 美国新闻业目前的格局 1,报纸
三大代表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 《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发行量100万出头。 该报老板的变迁:1851年起雷蒙德,1869年起琼斯(George Jones ),1893年起米勒,1896年起奥克斯,1935年起苏兹贝格家族。现在的纽约时报公司是个综合性传媒集团,年收入29亿美元。 《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刊,发行量80万。该报现任老板是唐纳德?¤格雷厄姆(其母凯瑟琳)。华盛顿邮报公司也是一个综合性传媒集团,拥有《新闻周刊》、6家电视台和一批有线台。 《洛杉矶时报》,1881年创刊。发行量100万出头。被称为最重的报纸。现在属于“芝加哥论坛公司”。 惟一的全国性报纸(也是美国发行量最多的报纸):《今日美国》,1982年创刊,属于甘尼特报团。发行量230多万。 华尔街日报,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类报纸(也是美国发行量居第二位的报纸):《华尔街日报》,1889年创刊,1940年以后成为金融新闻为主的报纸,原属于道琼斯公司所有,2007年8月,被默多克以56亿美元收购,发行量200多万。 2,杂志
三大新闻周刊:《时代》 《新闻周刊》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具有美国特色的《纽约客》周刊(The New Yorker,1925年创刊 )
该刊的经营经验有两点:“首先要抓住读书人有阅读欲望的共性主流兴趣,同时不要太高眉(不要高估读书人),才可以把饼做大。” 《时代》,1923年创刊,布雷根.哈登(1898-1929)和亨利.卢斯(Henry Luce ,1898-1967)1929-1964年主持该刊35年。现在该刊发行量500万,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1989年时代公司与华纳兄弟公司(电视公司)合并为时代华纳公司。 《新闻周刊》, 1933年创刊。1961年起属于华盛顿邮报公司,300万。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48年组办,1984年以后为波士顿地产商兼出版商莫蒂默·朱克曼(Mortimer Zuckerman) 所有,发行量250万。 其他杂志:
《全国地理杂志》,美国老人退休协会的原来出版《现代成熟》(Modern Maturity),2002年在《现代成熟》与《我这一代人》(My Generation)合并,出版《AARP》杂志,发行量3800万,世界上发行量最高的杂志。《花花公子》和《阁楼》(Penthouse)发行量都在300万以上。世界上发行量居第二位高的杂志《读者文摘》,美国最大的妇女杂志之一《妇女日》 现在英国的报纸格局: 高级报纸:《泰晤士报》(the Times),70万、《卫报》(Guardian),40万。 半高级报纸:《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100万出头。1986年创办的报纸《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25万(现在的老版爱尔兰独立新闻集团)。 大众报纸:《太阳报》(the Sun),400万、《每日邮报》(Daily Mail),180万、《每日镜报》(Daily Mirror),近300万、《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150万。大众化周报:《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500万。
金融类报:《金融时报》,40万,1888年创刊。代表性杂志:《经济学家》,55万。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1.《开元杂报》:最早出自孙樵《读开元杂报》。713—741年,唐开元年间,朝廷简讯每日条布于宫门外,有人将这种朝廷简讯抄录后传往外地,后来孙樵称这种抄件为“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主要内容是皇帝起居和日常生活。
2.小报:宋代出现的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开始于宋朝末年,盛行于南宋,内容为未经发布的官吏任免和臣僚奏章。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有手写和印刷两种形式,读者范围广,消息灵通,发表官方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是封建时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因触犯新闻泄露之禁,故被封建政府查禁。南宋周麟之的《海陵集》对小报作了详尽的记载。 3.《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8月5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正式创刊,由伦敦布道会教士马礼逊及助手米怜在马六甲创办。是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宣传“神理”;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等;刊登天文地理知识等。主要介绍基督教教义,少量介绍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近代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促进了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在中国近代报刊发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士立创办,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1月在广州创办,1838年停刊。内容:该刊宗教色彩淡化,以介绍西学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5.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 ,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也不断由浓厚转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则由淡薄转浓厚。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日趋重视,使这些报刊的新闻传播性质日益凸显。这些报刊的创办人都是外国传教士,且多于英国伦敦布道会有直接的组织关系。
6.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文周报《蜜蜂华报》创刊,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为宣传立宪党人的主张、争取民众的支持而创办,以鼓吹立宪派的主张为宗旨。1823年12月26日停刊。
7.在中国出版的外文报刊,在政治上完全是西方国家侵华的舆论工具,但大多采用商业性报纸的办报模式,在内容上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在新闻业务上采、写、编、评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高,达到当时出版的近代报刊应具有的水准。
8.《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
19世纪办报经验和特点: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关心民生疾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首先,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 活,如报道“杨乃武冤案”。三重视广告,并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把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副业
历史沿革:1872年,4月30日,英商美查等四人合资在上海创刊。买办(经理)赵逸如,主笔蒋芷湘。四开一张。用毛太纸单面印刷。初两日刊,第5期起改日刊。1909年席裕福接盘全部产业,1912年由史量才接盘,于1949年5月27日停刊。
《申报》的成功:是第一家外国人所办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最早发布号外;报纸言论工作的加强,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经营出版事业:期刊《瀛寰琐记》、《点石斋画报》;书籍等;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的经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外新闻史整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