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最小平方法 D.移动平均法
7.加权调和平均指数要成为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是( ) A.q1p1 C.q0p0
B.q1p0 D.q0p1
8.在同样的情况下,重置抽样的平均误差与不重置抽样的平均误差相比( ) A.两者相等 C.前者小于后者 9.抽样框是指( ) A.总体单位的名单 C.样本统计量
B.样本单位的名单 D.总体参数 B.前者大于后者 D.没有可比性
10.产品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 ) A.函数关系 C.正相关关系
B.线性关系 D.负相关关系
11.社会再生产核算表的中心表是( ) A.国内生产总值表 C.投入产出表
12.人口的自然构成是指( ) A.人口的性别和民族构成 C.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B.人口的职业和文化构成 D.人口的年龄和职业构成 B.资金流量表 D.资产负债表
13.设某地区2003年年初人口为10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若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变,则该地区2004年年底人口将达到( ) A.1020万人 C.1061.2万人
14.固定资产净值是指( ) A.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当年折旧后的价值 B.固定资产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价值
C.固定资产原值扣除购置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后的价值 D.购置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价值
15.国民财富分为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是依据( ) A.占有者不同 C.经济类型不同
B.经济用途不同 D.来源不同 B.1040.4万人 D.1082.4万人
16.某地区报告期比基期总人口增长率为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07.8%,则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 )
11
A.95.78% C.106.64%
17.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 A.税收 C.折旧基金
18.国民经济分配的对象是( ) A.国民总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
B.101.56% D.108.99%
B.罚没收入 D.债务收入
B.国内总产出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9.消费率等于最终消费总量除以( ) A.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量 C.国内总产出
20.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 ) A.生产成果规模的大小 C.人力与物力的对比关系 0701 B.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D.各部门的比例关系 B.国民总收入 D.投资总额
1.现有某地1978~2005年各年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用5年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
势,所得趋势值序列的项数为( ) A.22项 C.24项
B.23项 D.25项
2.下列指标中,属于实物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量 C.人均商品销售量
B.商品销售额 D.人均商品销售额
3.用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A.100% C.400%
B.120% D.1200%
4.用未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与先分组再计算算术平均数相比,二者结果( ) A.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B.不相同
D.组距数列下相同
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
抽样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6.有一组变量值分别是50、60、70、80、90,则其平均差等于( )
12
A.10 C.12
B.11 D.40
7.在某地农户组成的总体中,各个农户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是一个( ) A.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8.某居民区家庭人口数的分布资料如下: 家庭人口数(人) 户 数(户) 1 10 2 50 3 80 4 60 5 30 6 20 7 10 B.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该居民区家庭人口数的中位数是( ) A.3人 C.130户
9.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C.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1
B.环比增长速度之积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 B.4人 D.130.5户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GDP按收入法计算的项目是( ) A.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B.居民消费 D.营业盈余
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其估计精度将( ) A.不变 C.下降
12.国民财产按经济用途可分为( ) A.非金融资产、国外净金融资产和储备资产 B.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占有的国民财产 C.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 D.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13.育龄妇女的年龄范围通常是( ) A.18-45岁 C.20-50岁
B.15-49岁 D.16-50岁 B.提高
D.可能提高也可能下降
14.按照联合国人口学专家提出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如果一个国家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在30%以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10%以上,则该国家的人口类型为
( )
A.少年人口型 C.壮年人口型
B.年轻人口型 D.老年人口型
15.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称为( )
13
A.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D.国内总产出
16.假设某地区某年份的总产出为2000亿元,固定性损耗和中间投入之和为1600亿元,生
产税净额和劳动者报酬之和为250亿元,据此可知营业盈余应是( ) A.150亿元 C.400亿元
B.650亿元 D.300亿元
17.根据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如果一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在40%~50%
之间,则该地区居民生活状况为( ) A.绝对贫困 C.小康水平
B.勉强度日 D.很富裕
18.货币流通量是指流通中实际存在的( ) A.现金总量
B.现金总量+活期存款
C.现金总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D.现金总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
19.一国偿债率是当年还本付息外汇与当年出口商品和劳务收汇之和的比率,偿债率的警戒
线在( ) A.10%~20%之间 C.25%~50%之间
20.人口的自然构成是指( ) A.人口的地理分布 C.人均资源拥有量 0610 B.人口的民族构成 D.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 B.20%~25%之间 D.50%~100%之间
1.概率保证程度反映了区间估计的( ) A.可靠性 C.精度
B.准确性 D.显著性
2.某企业2005年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是115人、125人和130人,则该企业2005年的年平均职工人数是( ) A.123 C.125
B.124 D.126
3.由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求平均发展水平的公式是( )
?aA.a?
na1a?a2???n2 B.a?2n?1
14
C.a??af ?fa?a3a?ana1?a2f1?2f2???n?1fn?1222D.a?
f1?f2???fn?14.变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越高,则其相关系数的值( ) A.越接近于1 C.越接近于0
B.越接近于-1 D.越大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值是标志的数值表现,故(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6.总指数与对应的各个个体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总指数大于所有的个体指数 B.总指数小于所有的个体指数
C.总指数介于个体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D.总指数与个体指数之间没有关系
7.从总体全部单位中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这种抽样组织形式属于( ) A.类型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8.对同一组变量值分别计算标准差和平均差,其结果是( ) A.标准差大于平均差 C.标准差等于平均差
B.标准差小于平均差
D.标准差可能大于或小于平均差
9.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今年一季度同去年一季度相比较,由于两个车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企业总平均成本下降5%,而产品结构变化使企业总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企业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百分比为( ) A.4.5% C.15%
B.-5% D.-11%
10.一组变量值分别是:50、60、70、80、90、100,则其极差为( ) A.10 C.50
B.30 D.70
11.财政收入除了预算内收入,还包括( ) A.地方预算收入
B.部门预算收入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单选汇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