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富水区内的松散堆积层含层厚度一般为30m,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即第一含水层,第二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为15m。因此,本次钻探要揭穿第一含水层及第二含水层至基岩4m,其钻孔深度可确定为70m。 (2)勘探孔的孔径
对于本次的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孔,设计的钻孔直径要以将来能在孔内顺利地安装过滤器很抽水设备,并能使抽水试验正常进行为原则,因此,要根据预计的出水量、过滤器的拟用类型及拟用的抽水设备等,来确定其终孔直径。由于松散堆积的含水层需要填滤料,所以勘探孔必须有足够大的钻孔直径。本次勘探孔的孔径设计如下: 1、开孔直径:330mm;
2、孔身各段直径及变径的位置:包气带及第一含水层孔径330mm,打到第二含水层时开始变径,变径的位置在38米处,第二含水层孔径采用219mm; 3、终孔直径:219mm (3)勘探孔的止水
为了查明第一含水层与第二含水层的水位、水质、水温、透水性,应进行止水工作,并检查止水效果。止水方法可选用管外异径止水,其效果好且便于检查。 (4)抽水孔过滤器的下端,应设置管底封闭的沉淀管,其长度宜为2~4m。
4.4.5抽水孔过滤器
(1)滤水管的类型
水源地含水层的岩性为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层,因此,对于抽水孔,可以选用缠丝过滤器或填砾过滤器;而抽水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 (2)滤水管长度的确定
水源地含水层厚度在45m左右,根据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本次抽水孔过滤器的长度为第一含水层厚度,即30m,而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的长度采用2~3m。 (3) 滤水管直径的选择
水源地处于松散堆积层中,因此,其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内径宜大于200mm,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不宜小于75mm。
21
4.4.6勘探孔施工
本次水文地质勘探孔的钻进和成孔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源地的钻孔属于松散层勘探孔,根据其含水层特性和勘探要求,可采用水压或泥浆钻进。
2、冲洗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 的有关规定。
3、在钻进有供水意义的第一含水层时,严禁采用向孔内投放粘土块代替泥浆护壁。
4、在下过滤器和填滤料前,应将勘探孔内的稠泥浆换为稀泥浆。
5、抽水孔必须及时洗孔;抽水试验观测孔,也应进行洗孔,宜洗至水位变化反映灵敏。
本次水文地质勘探孔的成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孔身各段直径达到设计要求;
2、孔身在100 米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太于1.5°; 3、孔深误差不大于0.2%;
4、洗孔结束前的出水合砂量不大于1/20000(体积比); 本次钻探过程中采取土样、岩样,宜符合下列规定: 1、取出宜能正确反映原有地层的颗粒组成的土样;
2、采取鉴别地层的岩、土样,非含水层宜每3~5m 取一个,含水层宜每2~3m 取一个,变层时,应加取一个; 3、厚度小于4m 时,应取一;
4、试验用土样的取样质量,宜大于下列数值:
砂 1kg 圆砾(角砾) 3kg 卵石(碎石) 5kg
按粒径及颗粒的质量,将水源地松散堆积层土进行分类,可分为碎石土类、砂土类、粘性土类,并对各类岩土进行描述,要描述的内容如表4—2。
表4—3土样和岩样的描述内容
22
类别 碎石土类 描述内容 名称、岩性成分、磨圆度、分选性、粒度、胶结情况和填充物(砂、粘性土的含量) 名称、颜色、矿物成分、分选性、粒度、胶结情况和填充物和包含物(粘性土、动植物残骸、卵砾石等含量) 名称、颜色、湿度、有机物含量、可塑性和包含物 砂石类 粘性土类 4.5稳定抽水试验
4.5.1勘察区抽水试验的目的
(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并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2)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K,T,μ等)。
(3)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水文地质数据,主要是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等。 (4)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
(5)查明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之间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或地下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的位置等
4.5.2一般规定
(1)抽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
(2)在松散含水层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或示踪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实际流速和渗透速度等,了解地下水的运动状态。
(3)勘察区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 (4)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需要划分几个试验段进行抽水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20~30m。
23
(5)对多层含水层,需分层研究时,应进行分层(段)抽水试验。 (6)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必须按要求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处理。 (7)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到含水层中。 (8)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
(9)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满水所需的时间不宜少于15s,应读数到0.1s;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0.1m。
3
4.5.3稳定抽水试验
本次勘察区做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进行3 次,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余2 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 和2/3,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
本次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本次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要符合下列要求: 1、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 2、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
注:根据含水层的类型,补给条件、水质变化和试验的口的等因素,稳定延续时间。
另外,在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 、25、30min 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 或60min 测一次。水温、气温观测的时间,宜每隔2~4h 同步测量一次。
24
4.6地下水的动态监测
本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本区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定地下水的动态类型,并研究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宜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井和泉。因此,本区地下水观测孔、线的布置如下:
1、对第一含水层、第二含水层要分层布置观测孔,在垂直青白江的岸边布置布置相应观测线,以便查明这两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在本次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观测孔,可以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 3、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
4、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入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
5、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
根据地下水监测的内容,对本区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要每隔10d 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对有特殊意义的观测孔,要加密观测。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时进行。水位测量要精确到厘米,水温测量的误差要小于0.5℃,同时观测气温。对于本区地下水水质可以每年监测2次 ,应在丰水期、枯水期各采样一次,初次采样必须做全分析,以后可做简分析。对于地下水动态观测孔的过滤器,应下至所需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 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置,在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青白江城市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报告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