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使用单滚筒采煤机单向割煤,端头直接推入法进刀,请绘出“三·八”工作制工作面循环图表
六、看图回答问
根据图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 说明图中6~15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 2. 说明巷道布置特点。
3. 说明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形式的全称。
4. 用标号和短线说明一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的运煤系统和通风系统。 1.巷道名称如下:
6:采区上部平车场,7:甩车场,8 :采区石门 , 9:区段轨道集中巷,10:区段运输集中巷,11:联络眼,12:溜煤眼,13:回风石门,14:上分层运输平巷,15:上分层回风平巷。
2.巷道布置特点:
阶段运输大巷 (1)和 回风大巷(2)均布置在距煤层15 ~ 20m的底板岩石中;各分层采用集中上山、集中区段平巷,集中上山均布置在距煤层的底板岩石中,并通过联络石门和溜煤眼与个分层平巷联系;集中运输巷(10)布置在距煤层的底板岩石中,区段集中轨道巷(9)提前在下区段顶分层回风巷位置开掘,超前(10)掘进,为(10)定向。
3. 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形式的全称: 上部车场:上部顺向平车场 中部车场:甩入石门式中部车场
下部车场:大巷装车式底板绕道下部车场 4. 运煤系统和通风系统
运煤系统:工作面-14-12-10-18-4-19-1
通风系统1-3-5-7-9-11-14-工作面-15-13-2
I 217615211313 12102012871218144111210205 l691319222115136 172I 119m1m2221913142012578I - I41018 四、画图并论述 (一)阶段运输大巷
1. 画图并用文字说明阶段运输大巷的三种布置方式及煤层间相应的联系方式。 2. 说明三种阶段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单层布置,主要石门联系各煤层。
单层布置特
各可采煤层区;
一般沿煤层掘进,施A A A点
均布置大巷,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工及装备简单、掘进速度快;
先开拓上煤层初期工程量少,投资少; 全井田大巷数目多,维护工作量大;
采区数目多、占管线设备多,生产不集中,管理不方便; 煤柱多,煤损大。
单层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的适用条件:煤层层间距一般较大,煤层数目少,井田走向短。 2、集中布置,采区石门联系各煤层。
开采水平内只设一条或一对集中运输大巷,采区石门联系各煤层。
集中布置特点 总的大巷掘进量小,占用管线少;减少了大巷总的条数和长度,但增加了采区石门的工程量,维护容易,初期工程量较大。 当下部为薄及中厚煤层,围岩稳定时,大巷可置于下煤层中。 生产集中,便于管理。
集中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的适用条件:煤层层间距一般较小,井田走向较长。
A A A3、分组布置,主要石门联系分组大巷,采区石门联系组内各煤层。
特点:
将距离较近的煤层分为一组,每组煤层布置一条分组集中大巷,各煤组分别布置采区。 其余介于单层布置与集中布置之间。
特点:将层间距较近的煤层分为一组,每组煤层间都
布置水平运输大巷,组内的煤层采用采区石门联系,组间的煤层采用主石门(阶段运输石门)联系。
分组集中大巷兼有集中运输大巷和分煤层运输大巷的特点。 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的适用条件:煤组间距较大(大于70m),组内煤层间距较小(小于50m)。
A A A(二)下山开采
1. 画下山开采的平面图。
2. 与上山开采比较,论述下山开采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缺点。 3. 说明一般条件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 356(A)642(C)1271(B)1091287可用单线画,应标出下山。 下山开采: 掘进困难,掘进慢;煤矸装载、运输及排水工序复杂,工作条件差; 排水复杂,需要设备和人员; 通风困难,通风线路长,漏风多,通风效果差; 运输能力小,运费高,全矿无折返运输; 可充分利用原水平巷道和设备,减少开拓新水平的工程量和资金投入; 水平服务年限长。 总体上上山开采技术上优越,基建投资高,下山开采技术上可行,基建投资低,经济上优越。下山开采在技术上的问题随煤层倾角变小而变弱。
下山开采主要的适用的条件:煤层倾角小于16?,瓦斯涌出量低,涌水量小。
五、画图并回答问题(一)某井田开采缓倾斜近距离厚煤层两层,煤层赋存较深,地表为平原,表土层较厚,且水文条件复杂,井田沿倾斜划分为两个阶段,设置两个开采水平,每个阶段内划分为6个采区。
1. 完成开拓方案,并用文字说明。
2. 大致按比例画出井田开拓巷道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用数字标明巷道标号,用文字说明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可以用双线或单线条画出)。
方案:一对立井布置在井田中央,回风井布置在井田上部边界,两个阶段,两个开采水平,采区式划分,集中大巷,刀式环行井底车场。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采矿学复习资料(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