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试验点复种青贮饲料玉米不同种植
密度、模式试验报告
根据市农牧局《关于做好复种玉米秸秆青贮试验研究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平农牧〔2013〕15号)精神,泾川县畜牧兽医局在玉都镇康庄村东岭村民小组史喜荣养牛场开展了复种青贮饲料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模式试验,10月16日,市牛办、泾川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人员对试验田进行了测产,结果表明,本试验点小麦收获后露地复种青贮饲料玉米登海11号生物产量最高达到3002.8公斤/亩,玉米生育期为灌浆初期,果穗重占生物产量的23.83%,产量较高的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全膜覆盖种植模式生物产量达到3830.7公斤/亩,玉米生育期达到灌浆中期,果穗重占生物产量的26.61 %,较露地同密度对照亩增产874.5公斤,增产率29.58%。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泾川县玉都镇塬区实施,土壤类型为黑垆土,冬小麦收获后深耕压茬松土,大田复种青贮饲料玉米108亩。在大田中设置试验田,供试品种为登海11号,基肥施用量为每亩尿素30kg、磷酸二胺10kg。
2、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为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方式两个试验。不同密度试验采用露地宽窄行种植,宽行70cm、窄行40cm,株距分别为40cm、35cm、30cm、27cm、24cm、22cm、20cm、18.5cm、17.3cm,按密度梯度500株设置3000~7000株/亩9个处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设为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用、露地宽窄行、露地等行距种植3个处理,平均行距55cm,株距27cm,种植密度4500株/亩,其中露地宽窄行处理与不同密度试验采用同一区组二因素设计。试验小区面积均为24m,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6月29日播种,10月16日与大田复种饲料玉米同时收获青贮,生育期109天。
3、观测记载
分别记载不同处理小区玉米主要生育期,收获时测定各小区植株茎秆生育期、小区总株数、生物量鲜重,分别抽取10株,测量其株高、茎粗,可见叶数、绿叶数及果穗占植株比重。分别将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用、露地宽窄行种植模式小区抽取的10株植株粉碎后,各取鲜碎料1kg,装入棉布袋,放入烘箱中65℃烘干止恒重,称干物质产量,计算含水量、干物质产量。
一、 结果与分析
1、露地复种青贮饲料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1)不同种植密度与生物产量
2
2
表1 露地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生物产量
密度(株/亩)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小区产量(kg)
98.2 105.6 108.1 106.4 103.7 100.2 95.2 89.2 82.1
折亩产(kg) 2726.8 fE 2932.1 cB 3002.8 aA 2956.2 bB 2881.0 dC 2782.9 eD 2645.7 gF 2477.4 hG 2280.3 iH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亩产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亩产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结果表明:4000株/亩种植密度下亩产量最高。3500株/亩和4500株/亩种植密度亩产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其他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在0.05和0.01水平上均达到显著差异。
(2)不同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系数
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种植密度对青贮饲料玉米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株高在亩密度4500株最高,而4000株以下,基本保持供试品种本身株高特性,5000株以上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茎粗在亩密度3000株最高, 并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生育期在亩密度4500株以下达到乳熟前期,果穗比重达到21.78%以上,密度超过5000株以上生育期明显偏迟,果穗比重在18.63%以下。
3
表2 露地不同种植密度玉米农艺性状
密度 (株/亩)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株高茎粗 绿叶(m) (φcm) 数 2.74 2.64 2.75 2.86 2.74 2.57 2.33 2.11 1.87
3.01 2.90 2.77 2.74 2.46 2.24 2.02 1.91 1.7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生育期 乳熟前期 乳熟前期 乳熟前期
籽粒形成期-乳熟前期
果穗重/生物 小区生物产鲜重(%) 量(kg) 27.84 25.97 23.83 21.78 18.63 17.75 16.03 14.45 12.03 0.994
98.2 105.6 108.1 106.4 103.7 100.2 95.2 89.2 82.1
籽粒形成期 籽粒形成期 籽粒形成期 吐丝期 吐丝期
相关系数 0.931 0.980
2、复种青饲玉米不同种植方式试验 (1)不同种植方式生物产量
表3 不同种植方式生物产量
种植方式 露地等行距 露地宽窄行 全膜双垄沟播
小区产量(kg)
91.1 106.4 137.9
折亩产(kg) 2530.7 cC 2956.2 bB 3830.7 aA
增产率(%) - 16.81 51.37
- - 29.58
注:大小写字母表示意义同表1。
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处理玉米生物产量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生物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的是全膜双垄沟播,其次是露地宽窄行,而露地等行距最低。
(2)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农艺性状
4
表4 不同种植方式农艺性状
种植方式
小区
产量(kg) 91.1 cC
株高 (m)
茎粗 可见绿叶(φcm) 叶数 数
生育期 籽粒形成~乳熟前期
果穗重/生物鲜重 (%) 21.88 21.78 26.61
露地等行距 露地宽窄行
2.37 cC 2.64 bA 14 aA 11 aA
106.4 bB 2.86 bB 2.74 bA 14 aA 11 aA 乳熟前期
全膜双垄沟播 137.9 aA 3.32 aA 3.04 aA 15 aA 12 aA 乳熟期 注:大小写字母表示意义同表1。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影响各异。三种模式株高、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茎粗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与露地两种种植方式差异显著,露地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叶数和绿叶数三种种植模式无显著差异。全膜双垄沟播方式生育期提前,果穗占生物鲜重比达到26.61%,生物产量也最高。
(3)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秸秆水分含量与干物质产量
表5 不同种植方式秸秆水分含量与干物质产量
种植方式 露地宽窄行 全膜双垄沟播
生育期 乳熟前期 乳熟期
生物产量
(kg/亩) 2956.2 3830.7
含水量(%) 77.10 aA 76.27 aA
干物质产量 (kg/亩) 676.97 bB 909.03 aA
注:大小写字母表示意义同表1。
可以看出,由于复种青贮饲料玉米收获时生育期普遍较早,露地与全膜覆盖模式秸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干物质产量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明显高于露地宽窄行种植模式。
二、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登海11号青饲玉米在我市东部塬区复
5
种,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4500株/亩密度情况下,复种生物产量达到3830.7公斤/亩,生育期明显提前,可达到乳熟期,果穗占生物产量的26.6%,全秸秆含水量76.3%,干物质产量909.03公斤/亩,株高、茎粗、生物产量等各项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明显优于露地种植模式。
登海11号在露地复种,宽窄行种植模式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生物产量最高达到3002.8公斤/亩,生育期达到乳熟前期,果穗占生物产量的23.83%。露地模式全秸秆含水量77.1%,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687.64公斤/亩。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复种青贮饲料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模式试验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