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复习思考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2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复习思考题

教材:朱朝枝主编,《农村发展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农村发展规划的概念及特点 一、 发展的概念

经济学:与增长的区别 二、 农村发展的概念 三大内涵:(1)农村产业发展、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种植业边际收益递减,其他产业兴起收入更加悬殊)

(2)劳动就业问题(隐蔽失业) (3)建立合理的经济运行系统、社会结构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一丛共生的)

阿根廷的著名学者玛丽亚诺·格龙多纳通过长期观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理由是短期的经济行为可以有经济逻辑来解释,长期的经济行为必然进入文化逻辑。(经济发展重要原动力——人类欲望)不知足;另外多子多福思想等

三、 农村发展规划的概念及特点

1、规划的概念:是指中、长期的一种计划形式,是为实现战略所必须的进一步谋划。(计划) 2、特点(1)全局性——统筹兼顾(规划都有,方方面面。注意:局的层次性北碚土地规划)

(2)导向性——瞻前顾后(引领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5年10年 (3)差异性——因地制宜(区域性的、经济地理文化差异) (4)动态性——坚持发展观(变化的) 第二节 农村发展战略

一、 什么是农村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源于(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后来,全局性,而发展战略这一特定概念二战后流行,美赫希曼1958 《经济发展战略》进口出口替代 农村发展战略的定义:指农村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的总体谋划,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具体讲,长期,从全局出发,国情 ,世界) 农村发展战略重点含义(总体谋划但也有重点,平衡发展):指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对于实现战略目标非常关键但尚且薄弱的行业、部门、环节。(集中解决)

第三节 农村发展规划的指标及其体系

一、 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1、特点:(1)计量性、可度量性。(农村人口、农业生产总值、成人识字率、生活满意度)

1

(2)具体、可感知性(农民价值观、农村小康生活水平) (3)重要性 农业生产状况——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 ——耕地产出率、耕地面积 (4)时间性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3、功能

(1)反映功能(最基本功能):农民人均纯收入 (2)监测功能(动态的反映功能): 农村物价指数——晴雨表

(3)比较功能:衡量两个或两个以上认识对象时 (4)评价功能(核心功能):农民人均纯收入 (5)预测功能 (6)计划功能

第二章 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一)均衡发展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罗丹提出的大推动理论为代表)

1、主要观点:应当对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稳增长,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以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为代表)

1、理论主要观点:经济的增长不会在所有产业、所有地区同时发生,因而需要对主导产业和有优势的地区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它们的发展促进其他产业和地区的发展。

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内涵:(1)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2)强调社会公平(公平的几层含义:本代人(当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国际间的公平) (3)强调科技的支撑 (4)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第三章 农村发展规划的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 一、系统分析法

1、理论基础:

系统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按照一定关系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2、基本环节

2

(1)问题的形成:确定规划的区域、目的要求和发展目标。

(2)系统分析: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分析,设计规划方案

(3)系统评价:根据效益、成本、影响等指标,对设计方案进行总体评价 二、综合平衡法

1、定义: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将系统分析结果加以综合形成整体认识的

科学方法。

2、区域规划中需处理的主要关系 (1)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各部门的用地关系 (3)各地区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节 农村土地规划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

二、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农业生产布局和土地利用合理安排 2、人口远景预测和小城镇居民点布局

3、工业企业布局 4、水利工程规划 5、交通运输干线规划

6、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第三节 土地利用分区 一、概念及主要类型 1、概念

土地利用分区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规律及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把土地利用划分为不同的基本单元——地域或用地类型。

2、目的和原则

3、农村各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 土地条件及农作物特性 (2) 农业生产用地与居民点距离 (3) 各部门的互利关系 (4) 有利于机械化

3

(5) 集镇、居民点体系布局

第五章 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 一、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

必要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的保证;但过多的人口数量则是经济发展的负担 2、人口质量(素质)与经济发展 二者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 (1)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是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保障

(3)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 (4)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结构性失业“有人无活干,有活无人干 ” 二、农村人力资源(资本) 1、人力资本理论

包含于人体内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第二节 农村人口规划

一、农村人口控制 (一)目标 (二)措施

1、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2、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社保: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 具体内容

(1)建立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 (2)提高农村的医疗保障水平 (3)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3、方法——人口生态化控制 (1)依据:

生态环境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人口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必须保持平衡、协调的状态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态环境对人口的作用 (2)调控手段

4

第一:强化人口意识

转变两个观念:生育观念;婚姻观念 第二:强化政府行为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第三:转变发展模式

第三节 农村人力资源规划 一、农村人力资源规划概念

立足农村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对农村人员配置、教育培训等进行的管理、开发活动。 二、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规划

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问题 1、加快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定义 意义

途径:大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 2、加速乡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仍旧是主要载体 3、推动农业产业化

挖掘内部就业潜力 4、培育劳务市场及劳务输出

劳动力流动:国内、国际 三、农村人力资源质量规划 1、转变教育观念

缺乏足够的重视度 只重视基础教育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1)增加教育基金的投入

(2)加强基础教育(最基本的) (3)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 3、建立学习型组织

4、实施素质教育

四、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1、配置方式:计划配置、市场配置 市场配置为主,计划配置为辅 2、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主体及其目标

(1)政府

地位:极为重要

目标:全局性,推进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复习思考题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复习思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001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