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完成整修山塘45处,渠道防渗治理57.6公里,加高加固堤坊21公里,新增农村供水受益人口5.16万人,新建水池、水窖5002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1.5平方公里。
年度建设沼气池13756口,占计划的116.5%,其中:主体完工10530口,在建3226口,改厕4051个,改圈3850个,改厨3027个;新建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5个。完成“三沼”综合利用60000余亩。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650.53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土3.25万亩,为计划数的104.8%。新增灌溉面积0.82万亩,新增机耕面积0.55万亩,新增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1.21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74.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292.9万元。
(五)开展农民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普及培训3427期,培训人员32.56万人(次),占计划的101.7%,其中培训农村妇女10.07万人(次),妇女参训率达31.5%。开设“绿色证书”培训班105个,培训学员6781人,占计划的123.3%;经考试考核,颁发“绿色证书”5778名,占计划的115.5%。培训农村能人4000人。
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劳务输出培训点20个,开展引导性培训2.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743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921人,占计划的120%。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321人,转移农业劳动力3268人,占年度计划的75%。
(六)推进扶贫开发
全市继续抽派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其中市直机关101个行政、企事业单位重点帮扶一类重点村,并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共到位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3815.66万元,实施项目458个;投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主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新增发放小额信贷5884.4万元,84个乡镇、544个行政村、16297户农民受益。累计到期还贷率为93.15%,位居全省前列。54个一类重点村基本越过温饱线,净解决贫困人口0.92万人,减少低收入人口1.37万人,全市已基本解决一类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七)加快农村小康建设
各地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人员,配套经费,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向前发展。市委市政府已对38个小康村进行了命名表彰,今年启动培育建设的4个小康乡镇有望在明年全面建成,新建了30个小康村。100个生态小康文明村建设取得进展。通过一年的建设,全市接近或基本达到建设指标的有21个,其中六枝特区5个、盘县8个、水城县6个、钟山区2个。
(八)搞好社会化服务
气象部门按照“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八字方针及“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次,人工防雹减灾作业220次,发布《决策气象服务通报》6期。
供销系统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完成化肥淡季储备3.63万吨,为计划的121.2%。全市调进化肥5.43吨,销售6.27万吨(含上年库存)。畜牧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622人次,检查饲料生产企业15个(次),饲料市场802个(次)、饮料经营户3271个(次),取缔非法饲料经营摊点18个。农机部门组织微耕机、粉碎机等小型农机具5万多台投入到农业生产。认真开展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保险、烤烟生产、龙头企业、结构调整、党性教育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撰写了有质量的调研文章12篇。全市共编辑《六盘水农村经济》刊物4期,编写《六盘水农村信息》8期,编制《六盘水农村工作简报》4期,为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九)深化农村改革
“三补一减”政策按时足额兑现。发放种粮补贴327万元,“双杂”良种补贴260.65万元,购买农机具补贴145万元。全市全部减免农业税及附加3405.22万元。农村金融改革向前推进。农村信用社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涉农部门、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农业发展银行强化支农作用,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乡财县管乡用”和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取得进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学校工作总结农业办公室××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