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三农”基础较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较早且富有成效。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社会认同度不高。有的地方不能正确看待建设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辩证关系,存在着“重经济人才,轻社工人才”的思想;有的职能部门开展社会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方式方法比较落后,尚未摆脱传统的、行政的模式,仅仅把社会工作定位于乐善好施、扶危济贫,没有将其与开发人的潜能、维护人的尊严结合起来,更没有作为提高社会整体质量的有效环节。同时,社会普遍认知程度较低,对社会工作人才内涵、外延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2、人才总量不充足,面上工作不平衡。据初步统计分析,目前全市平均1个农村社会工作人员要为55名重点对象提供服务,工作面广量大。同时,由于机构设置不平衡,加之各类民间服务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社会服务工作的力度、广度存在欠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社会工作待遇低、升迁机会少,导致优秀人才选不进、留不住。二是岗位设置不明确。特别对乡村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的单位,大都没有设立明确的岗位,缺乏统一认定和具体标准。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政府还不同程度存在“统管一切”现象,直接削弱了社会工作职能发挥,也制约了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完善。
3、人员素质不适应,服务能力有欠缺。据统计,目前农村社会工作人员年龄结构45岁以上的占60.3%,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占47.7%,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培训。此外,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也较为落后,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二是住潍高校均没有社会工作专业设置和教学课程,专业教育力量薄弱。三是业务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大都未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只能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威信开展工作。
4、保障措施不落实,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是工资待遇与工作任务失衡。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其工资待遇低、难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有心办事而“钱”不足的尴尬。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难以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三是奖惩与考核相脱钩。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奖惩不分明,导致部分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责任心不强,荣誉感欠缺,直接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5、工作机制不完善,合力作用没形成。从外部环境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从内部环境看,人才的选拔、评价、使用机制没有建立健全。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尚未真正融入“大人才”工作格局,没有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各类农村社会工作机构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缺乏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
三、工作对策和建议
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组织领导上给予重视、优惠政策上给予倾斜、物质条件上给予保障,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成立社会工作专门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实现有专门机构抓、专门人员管。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舵手”和“划桨”的关系,政府要在着力指导、制定规范、督促检查上下功夫,推动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团委工作总结农村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