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产品的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我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职能,从提高质检队伍的业务素质入手,不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健全质量检测体系。
1、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提高质检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是注重人才的选择;二是加强质检队伍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次质检人员培训班,使质检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完善质检手段,改进检测方法,不断加强检测工作的硬件建设。整合公司分散的技术力量,将质检处、白酒、果酒、生化研究所集中到技术中心办公楼,使资源、设备、知识互补共享,购置了原子吸收等检测试验设备,改善了研发实验条件,增强了公司的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
3、进一步健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深入贯彻ISO9001,ISO14000质量环境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主持建立了以公司、车间(科室)、班组“三位一体”的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使公司的质量检测工作日趋完美。
三、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基础酒质量。
自任职以来,我不断制订和完善了各项工艺及操作规程,为组织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科学制订生产工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先进设备及生产方法的应用,使原有生产工艺已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后主持制订了《低度白酒生产工艺》等工艺技术文件,为及时组织指导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粮酒生产窖池夏季掉排是酒类生产厂家公认的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提出了特曲酒夏季压排的工艺改革措施,杜绝了夏季掉排现象。不但窖泥老化程度大大降低,而且窖池换泥频率由1次/年降为1次/3年,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40余万元。为提高基础酒的质量,我深入粮食酒车间班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总结制定了量质摘酒操作标准,并指导班组分级摘酒,然后再经公司评酒员品评后分级贮存,基础酒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加快新产品研制开发步伐,丰富琅琊台系列酒品种。
1、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开发研制新产品。我带领研究所人员,积极研制开发不同风味的琅琊台系列白酒及果酒,既丰富了琅琊台酒系列,又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2000年研制开发28度琅琊台酒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2002年研制的26度琅琊台酒获青岛市科技星火奖,2005年琅琊台白酒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白酒质量优秀产品”称号,为企业开拓扩大市场,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3、根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开发了苹果酒、苹果醋等几十个产品。研制开发的苹果醋饮料2004年获青岛市及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同年获青岛市优秀新产品奖。开发的衣康酸二甲酯在获山东省轻工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同时,被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衣康酸酐、缓蚀阻垢剂被青岛市科技局评为高新技术产品。
五、抓好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多年从事技术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搞好技术的改革创新,特别是走高科技路线,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任职以来,一直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主动承担科技攻关责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根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高科技生物化工产品衣康酸的生产基础上,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了衣康酸二丁酯和衣康酸二辛酯,已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在缓蚀阻垢剂的开发研究上,一是对其进行复配,提高阻垢率1-3个百分点,每吨可降低成本500-1000元,二是开发缓蚀阻垢剂的配套产品清洗预膜剂,该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20多万元,为企业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又多一竞争力。
2、开展白酒净化介质的再生实验。粮酒净化介质不仅使用寿命较短,且有较强的吸附性,使粮酒的部分香味成份被吸附掉。我通过净化介质的再生试验,研究开发了净化与过滤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处理量由180吨增加到300多吨,吨酒处理成本由17元/吨降至8.4元/吨,其寿命延长提高了80%以上,并且将老化介质所吸附的香味成份提取应用到低档白酒中,使低档白酒香味增强,勾兑成本从148元/吨降至96.8元/吨,年为企业节约40多万元。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终工作总结2005年计算机学会工作总结2006年工作计划(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