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想,然后才有学生替老师想。所以我呼吁:不要罚学生抄试卷,只要求学生将错误改正一遍,至多两遍。
四、上课不带书。
到普通学校去上课,往往发现有些学生上课没有课本。
于是老师把这些学生赶到后面去罚站。忿忿地说:“上课连书都不带,象什么话?”
我认为责任不能完全怪学生,我读初中时这种情况极少,书都在书包里。现在学生的书多,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基础训练、同步训练等。且不说一个书包有十多斤重,最主要的是:这个书包根本塞不进课桌的屉子。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于是只有教育学生,把课表贴在床头,每天按课表带书。我们成年人替别带一件东西,往往要遗忘三、四次,何况是学生。是的,好学生不会遗忘带课本,但那些中差生往往忘记了。
一些差生怕罚站,只好把书全部放在书包里,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来上学,书包塞不进屉子,只好放在地上。书包放在地上被搞脏,回家要挨打骂。这是学生向我诉说的,使我感到,做个学生也的确为难。
我又要呼吁了:
第一,除了课本和练习本,其他的统统不要发给学生。
第二,课本还要精减、精减、再精减。这个问题不解决,上课不带书的现象不能完全杜绝。
五、考试只得了
30—
40分。
我注意到:一些天赋并不差的学生,考试只得了
3、
40分。就去询问这部分学生,原来是“六十分万岁”向初中蔓延的结果。这部分学生很知足,他们只想得
60分。可是初中的学生不懂事,抓教材不得要领,只会根据自己的瞎猜,背了自以为是
6、
70分的题。结果只猜对了一半,于是只考了
30分。
学生怎么能够猜谜语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去教导他们。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或其他的场,反反复复地训导学生:如果学生只想得
60分,可以,但至少必须掌握
120分到
150分的知识;如果想考
100分,至少要掌握
200分到
300分的知识。做学生,不要怕大脑用坏了,大脑越用越灵活,越用越聪明。就象肌肉越用越发达一样,只不过我们看不见大脑而已。中学生,要不停地训练大脑,使自己更加聪明。只有反复训导学生。这种现象才会逐渐缩小。
六、学习小组。
如果一个班,在初一上学期的其中考试中优良面有十几个,困难面八、九个,差生面二、三个,其余的是合格面,这样的一个班,完全可以培养成优秀班集体。
班主任在培养一个班的班风的同时,应当注意挽救那些可以拉得上来的,处在困难面上的学生,学习小组是个好办法。
在困难面里挑三到五个天赋不是很差的学生,成立三到五个学习小组。不要一轰而起,企图一次把班上十来个差生都教育好,教育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一个家庭能够提供的学习条件至多是一张方桌,所以学习小组的成员以三到四人为宜。不要人多,人多了,乱哄哄。根据家庭距离的远近,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征求家长的意见,确定学习小组的地点,编制学习小组的名单。学习小组一般安排一到两个优秀生,一个中等生,一个差生。中等生是作为一种融合剂渗进去的。不许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合没有效果。班主任始终要处在训导和组织的地位。学习小组组成之后,找那三五个差生谈话,向他们指出是老师派好学生来帮助他们,要求他们订立书面保证。
然后对学习小组提要求,要求很低:每天完成当天的作业即可。有兴趣,读一两遍当天学的英语,即可各自回家。
晚上闲得无聊,可到学习小组家中溜达一圈。如果懒得动弹,可以第二天听取组长汇报,以掌握动态。
这样做,不仅是在帮助三、五个困难面上的学生,而且是对差生进行了不动声色的分化和瓦解,使他们在班上不能形成气候。
七、群体教育。
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对他的作用最大。老师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我们和学生有一条深深的代沟。因此,形成一个很好的班风,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一步步向好的方向转化,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一定要重视群体教育的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学工作总结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