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优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为了订好这份协议,民政部门对全市优抚对象进行逐户逐人走访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一助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成立了由民政局、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达帮扶任务8000户。各单位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和官兵到优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全市实际结对帮扶了8833户,超额完成了帮扶计划。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市提出了“没有优抚对象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和“饮水思源一助一,扶优致富心连心”两句响亮的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各市(区)的党委书记和市(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和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全市各界人士在两句口号的感召下,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一助一”活动之中。
(三)抓住三个重点
“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优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进行重点突破。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经济上失去“造血”功能的现状,1998年,市财政拿出400多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并以当地上年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参照基数,实行自然增长,每年调整一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危草房较多的现状,1999年,市政府决心彻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难。各级财政及时下达建房启动资金,结对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筹备建材,“一助一”志愿者组成帮工队,仅半年时间,就帮助1305户优抚对象修建房3647间,彻底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身体差、伤病残多的现状,2000年,市政府又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列入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卫生局率先出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照顾政策,乡镇卫生院为每个重点优抚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取个人承担一点、集体资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资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平均每人每年报销门诊医疗费用不少于180元。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合作医疗的形式,采取“双投保、双报销”的办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不足的困难。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专门用于重病医疗费补助,攻克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题。
(四)确保四个到位
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优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注重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因缺乏劳力、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开展助耕助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对家庭人口多、子女小的贫困优抚对象,资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安排他们的子女经商务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五)建好五支队伍
这五支队伍就是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凝心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妇女为主的助耕助种服务队、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主的致富带头人服务队和以民兵、驻军官兵为主的爱民服务队,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军分区牵头组织。近几年来,数千支服务队活跃在农村,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向优抚对象捧出一片真情,献出一份爱心。“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共扶持2290户优抚对象家庭发展生产,助耕助种5133户,技术培训7239人次,资助416名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安排671名优抚对象子女就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个人工作总结一助一帮扶工作经验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