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谐稳定观在公安工作中的理性定位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案事件不断上升,公安维稳压力不断加大。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就必须科学、妥善处置各类不稳定因素。
(一)要正确认识产生社会不稳定的真正原因。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不是人民群众,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生着迅猛而深刻的变革,旧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又随之而大量滋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从总体上看,虽然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在增加,但是人们的需要与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人们的需要与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加之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各种形式违法乱纪现象的屡禁不止,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正常的干群关系,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政治权威的流失,导致社会的不满意情绪相当普遍。加上各种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普遍存在,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增长趋势,各种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对社会政治安定构成了现实危害。
(二)要正确认识社会稳定是动态的稳定。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精髓之一就是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运动性和相对性,“平衡与运动是分不开的”,“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因此,必须以动态的社会政治稳定观来分析和把握我国面临的社会政治稳定形势,以动态的眼光来科学认识我国面临的不稳定因素(事件),用动态的思路、动态的手段来维护稳定,不断增强对不稳定因素的驾驭力和承受力,泰然视之,从容处置,妥善处理一切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社会,决不会没有矛盾,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用动态的眼光、动态的手段来正视矛盾和解决矛盾,特别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允许和引导矛盾在制度化渠道内得以表达和解决,而不是为了表面的稳定、一时的稳定而忽视和压制矛盾,更不能为了某一群体、某一范围的利益,就动辄以警力等暴力手段去压制。要正确对待与引导人们的不满情绪,大力加强“安全阀”机制建设,及时化解社会不满情绪,积极引导人们通过法律允许的制度框架来表达自己的利益需要,甚至和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意情绪,防止矛盾和不满情绪在地下淤积使小问题酿成大冲突,导致不满情绪因过度淤积而最终总爆发,从而危害社会的大局稳定。
(三)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表现在社会结构就是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自然会有其不同的阶层群体意识、不同的利益获取与维护模式。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都要一视同仁地去尊重去保护。当前,外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矛盾的多发群体,抱团滋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公安机关在对待外来流动人口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绝不能歧视。公安机关更要将人民群众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力量,所有的公安工作都要求围绕服务群众、满意群众而展开,而绝不是将群众推向社会稳定的另一面。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公安机关要积极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绝不能为稳定而稳定,更不能为了稳定而去压抑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支部工作总结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