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勤俭朴实,学会生活的习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提高了,但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朴实大方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不能丢。要培养学生懂得:一粒粮食、一颗菜,都是通过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一分钱都是通过奋斗换来的。要养成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一颗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要养成不讲排场,实事求是,不追求高档、名牌的良好习惯。目前,有的学生身上的零花钱太多,这不是好事,他不是用来买书、买报、买学习用品,而是用来请客、上餐馆。每天中午,在外面小摊上买几根薯条,买杯水等,既不卫生,又不营养,又坏了习惯。有的学生下午放学,马上回家就要吃饭了,他却围着小摊点的吃烧烤,吃臭干子等。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不能把这些看成小事,良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4.讲卫生、勤锻炼,学会健体的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洗手等等;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积极参加班级清洁大扫除;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要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吃饭,按时上学,回家等等,促进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5.勤奋刻苦,学会学习的习惯。家长和教师不应仅仅老是盯着学习的分数,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认真听讲的习惯。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思想,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②积极思考的习惯。一方面要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置身于教学活动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善于提出问题,这是比解答问题更高层次的思维,也是评估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标准。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③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④善于提问的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⑤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清,态度不良,采取“拖、抄、代、电话传递……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⑥自学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⑦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复习,千万不可以把晚上、双休日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要学生到这里去培优,哪里去上课,结果是学校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没有消化,主食没有吃好,去吃零食,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为严重的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怡害终身。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爱国演讲在三秀中学家长会上的讲话(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