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现场表现
轻伤:触电部位起水泡,组织破坏,损伤重的皮肤烧焦,甚至骨折、肌肉、肌腱断裂,能发现两处伤口。
重伤:抽搐、休克、心率不齐。有内脏破裂。触电当时也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现场急救 :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
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
(十八)发生溺水事故怎么办?
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另外,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溺水现场急救致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现场急救 :
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附;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
(十九)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1、交通事故致伤因素
撞伤;挤压;碾挫;减速;烧伤和烫伤等。这些因素可单独发生,也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于伤员。
2、交通伤的特点:
l、暴力大,伤情严重; 2、多脏器损伤多见; 3、脊柱骨折、脱位、截瘫多见; 4、颅脑损伤、血气胸、肝脾破裂多见; 5、开放骨折多见; 6、致残、死亡率高。
3、对交通伤严重程度的判断
交通伤伤员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同一个伤员可能同时有多处受伤。现场急救要分清主次、轻重、急缓,以先救命、后救伤为原则。
1、判断生命体征变化
(l)神志不清表明有颅脑损伤或休克,病情危重;
(2)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呼吸停止表明有颅脑损伤或高位颈椎损伤、胸部外伤、呼吸道梗阻;
(3)脉搏弱,或摸不到表明出血多,损伤严重,处于休克状态;
(4)瞳孔不等大,或扩大表明有严重颅脑损伤。
2、对重要脏器损伤的判断
(1)颅脑损伤 头部出血或血肿,意识不清,瞳孔改变;
(2)胸部损伤 胸部有伤口或擦伤,胸廓变形,呼吸困难;
(3)腹部损伤 腹痛、压痛、肝区、脾区叩击痛,休克;
(4)脊柱骨折 脊柱畸形,四肢瘫痪(颈椎)或双下肢瘫痪(胸腰椎);
(5)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畸形,活动受限。
交通伤现场急救程序
1、正确判断伤情和受伤部位;
2、注意正确的搬动伤员方法,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
3、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心肺复苏,后处理受伤部位;
4、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
5、尽快转送医院
四、地质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叫地质灾害?
答:凡是威胁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或生存环境的地质体、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现象与结果,称地质灾害。
(二)什么叫滑坡、泥石流?
答: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水、地震等自然因素作用下,或者在切坡、山坡加载等各类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群众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山剥皮”。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库塘溃坝或冰雪突然大量融化等因素作用下,在沟谷中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和“蛟龙”。
(三)滑坡灾害发生前有什么前兆?
答:滑坡灾害发生前的主要前兆有山坡上出现裂缝、坡脚松脱或鼓胀、山坡中上部发生沉陷、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泉水流量突增或减小、甚至断流,水质突然浑浊,干澡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井水水位时升时降等异常变化,地下发出异常响声及畜禽惊慌、不进厩的异常反应等。
(四)怎样预防滑坡灾害?
答:预防滑坡灾害的基本方法:一是抑制诱发滑坡的行为。主要是选择安全、稳定场地建房;不在房前屋后开挖坡脚,若开挖坡脚,要及时砌筑留足排水孔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不在村庄或房屋上方山坡堆弃土石;处理村庄及房屋前后渗漏引水沟渠,汛前疏通村内和村庄周边排水沟渠。二是抑制滑坡发展。滑坡前兆出现到发展成灾害有一个过程,为此,要充填滑坡前兆地面裂缝,引排流入滑坡体的地表水,削坡减载,堆石垛反压坡脚抑制滑坡的滑动加速,对植被条件差的滑坡体及周边植树种草。三是落实避灾措施。主要是对具有滑坡前兆的地段制定防灾避险的报警讯号、人员撤离路线、安全集中地点方案,向受险户填发写有报警讯号、人员撤离路线、安全集中地点的“避险工作明白卡”和落实监测人员定时监测滑坡动态。一旦监测到险情加剧时,监测人员立即向受险群众发出避险报警讯号,组织人员按避险方案转移撤出滑坡体,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监测到的险情。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向谁报告?
答:向当地政府报告地质灾害前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生地质灾害时,灾情所在地应立即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所报告。
(六)工程建设、矿山生产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谁负责?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秘书基础防灾减灾知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